首页>工作报告>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实用8篇)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实用8篇)

时间: 作者:灵魂曲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实用8篇)

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如何解决民族问题,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各地积极探索的民族团结经验,供大家借鉴学习。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一

1、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龋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1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圆融的层次。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也很少以术待人;喜欢直来直去,不浪费宝贵时光。不想与人争斗,如果别人欺我太甚,则喜欢以刚克刚,往往搞得两败俱伤,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习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二

37、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38、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9、.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40、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41、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眾的时候,则是歷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42、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43、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就依靠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共识。我们没有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没有小乘人的禪定功夫,只要能够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今生一定能够脱离轮迴。所以这八个字,的确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44、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45、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46、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7、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為我们安排一切。

48、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4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0、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5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54、.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5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7、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5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59、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60、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为什么?临命终时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是大福报。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净空法师禅语60句

2.恒愚法师经典禅语

3.恒月法师经典禅语

4.慧律法师经典清心禅语

5.海涛法师经典禅语精选

6.恒唯法师经典禅语

7.

8.慧律法师经典人生禅语

9.延参法师经典禅语

10.传喜法师经典禅语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三

1、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就依靠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共识。我们没有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没有小乘人的禪定功夫,只要能够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今生一定能够脱离轮迴。所以这八个字,的确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3、世尊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就像一齣舞台剧,有正面的角色,也有负面的角色,目的都在教化眾生。例如,阿难请佛讲经,是眾生正面的榜样,提婆达多处处想破坏佛法,也是大权示现,从反面来教化眾生。所以一切法都离不开因缘,佛法也是如此,等到眾生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感应诸佛菩萨来示现说法。

4、处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5、处在**时期,「忍」字最重要;愈是**的时候,愈要能够忍耐。能够忍耐,身心才能安定,头脑清楚冷静,处理事情自然有条不紊。

6、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

7、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8、孔老夫子的思想中心是「中和」,古人讲「忠恕」,「恕」就是中和,与佛法讲的随缘是同一个意思,能够随缘就是很大的智慧。

9、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10、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1、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12、我们口头上说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眾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13、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14、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15、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16、自古以来,中国对於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17、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18、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眾的时候,则是歷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19、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20、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21、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22、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23、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24、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25、佛陀教我们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认真修学,更要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大眾。眾生早一天认识佛法,就能够早一天觉悟,离苦得乐。多少人听闻佛法之后,都深深感叹自己学佛太晚。所以我们传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们耽误别人,将来别人也会耽误我们。无心的耽误,虽然没有罪,但是一定有过失,有心的耽误,造的罪业就更大。

26、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27、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28、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真正有利於眾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捨弃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曇花一现,不能持久。

29、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毛病、烦恼、习气,能够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国古人「悬梁刺股」,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否则要想成就,非常困难。

30、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31、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32、人生在世,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分,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结的缘更深,而且恩情会变成怨恨,怨恨却不会变成恩情;乐的事会变成苦,苦事永远不会变乐,所以佛经上常说:「三界统苦」,在六道裡面没有真实的快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要彻底觉悟,绝对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33、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34、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35、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麼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36、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讚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37、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38、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穫?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製作录音、影带,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四

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2、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3、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6、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8、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9、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1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11、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1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1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1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17、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18、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

19、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0、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21、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22、动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不变随缘,真如当体成生灭;随缘不变,生灭当体即真如。一迷即梦想颠倒,触处障碍;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23、人生多艰,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24、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25、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26、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终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功夫得力处。"

27、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28、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29、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以之自成,则为净满自尊;以之成物,则为慈力悲仰。仅一念瞋起,百万不过积恚所招;世局土崩,皆无远虑所致;士生斯世,宜如何努力以障狂澜也。

30、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五

无论什么事情,看淡一点好,不要太认真,心地愈清净愈好,心量愈大愈好,为什么?与自性相应。

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我们听起来好像是很矛盾,其实它有道理,就是慈悲跟方便都要建立在般若波罗蜜的基础上。

内心没有这个对立的念头,慈悲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从内心发出慈悲,发出欢喜心,诚诚恳恳地帮助别人,给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这就叫慈悲。

《净空法师经典语录50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六

1. 往事越千年,人生弹指间。有些人也许辛勤的奋斗一生,也没能达到想象中的完美,但是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到多少。人生本就是空手而来,净身而去,曾经所拥有的一切最终也都是拱手送人,不外乎孤独寂寞。如果有一天,我们像流星一样坠落,也不必抱怨生活,因为我们活过;纵然人生叶落花飞,无悔。

2. 也许前世的分别太匆匆,今世重逢也不必太热情,相逢在这山水间,就让这世界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再回首,且看人间梅花开,世界还是世界,静静看,轮回中,幽幽禅河不尽灯。艾玛,你轻点。

4. 生活里多一些担待,脾气大小不要紧,不要太小气,开心的事情乐一乐,不开心的事情快忘掉,心头的平和才是生活的真谛。拉拉扯扯多尴尬,惹得一群猴来围观,多难看,快向大家道歉。

5. 有网友来信息问,为什么没有收到我的回复?在这里我给大家致个歉意,网友们提了多问题,实在回复不过来,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权作感谢。一位穷神坐在榴莲树下叹息,人间啊那么势利眼,从来没有把我这个有编制的神仙当作神仙,人穷人人怕啊,这时树上掉了一个大榴莲,把他敲死了,绳命没了。

6. 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用微笑的态度处世,用快乐的心情生活。多看些阳光健康快乐温暖,不是世界温暖了,而是自己的心温暖了。活出一份生活的简约。生活就是看看岁月,看看书本。

7. 让绳命多一些开心,让岁月多一些回晃,让人生多一些井猜。天下奋进在峨眉,壤窝们,巩痛嘱咐碰优,嘱咐所有滴所有……艾玛,你轻点儿!

8. 生活很简单,青菜,土豆,茄子,辣椒,要多简单就多简单。

9. 小徒弟问我一个国际问题,师父啊你看普京选上大官了,怎么还哭了呢。我告诉他,简单的说,是大冷天风吹的,复杂啊,难啊,一个老男人的泪水,难说的复杂,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啊。

11. 生活是一种平淡的积淀,也是一种悲伤后的思索,多少伤才算多,多少才算够,生活的烦恼犹如摁下葫芦起来瓢,其实没什么,恰如这幽幽禅河不尽灯。哎呀,上一回电视多不容易啊,还来搅我的局,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唐僧,自从大唐取完经,你不是已经回花果山了吗,你想你师父,可以去大唐啊。别烦我。

12. 小徒弟问我,清明节里你烧纸,送给谁呢?我告诉他,我烧给我自己,我要亲眼看见,所有的妄想到头不过一把灰。

13. 一位小伙子发来短信,诉说他的苦恼,小伙子告诉我,他的专业是个兽医,毕业以后谈对象,谈一个黄一个,自己很苦恼。我告诉他,兽医也是医,不必要自卑,以后再出去相亲,自我介绍要讲策略,可以说自己是医疗机构的有关部门,祝你好运。

14. 一个在外地读佛学院的小徒弟打回电话问,寺院的茶叶是不是该采了?寺院的千佛阁建设的怎么样了?寺院的其他法师们身体还好吗?你和寺院的一群老狗都还好吧?我告诉他,一切都好,你等会儿去问问你们语文老师,当一句话出现两个主语时,能不能分开说啊?虽说众生平等,也要充分尊重狗,把我放一边。

15. 小徒弟忽然问我一个话题,像你这种中老年人,最怕什么呢?我告诉他,我最怕死啊,我死了,你就更不爱学习了,我要死盯着你的。小徒弟问,你最大的遗产是什么呢?我告诉他,就是你,你好好的活着,就是我没死。

16. 百年过去,不过散去云烟,所剩下的高低不过一堆骨头,两个人争吵,不外乎是骷髅纠缠骷髅,争什么争,吵么子吵,闹撒子闹,省点力气,多吃几个青菜素包子。

17. 小徒弟埋怨我说,你看你那不好的普通话,都把人带沟里去了,人人网,天涯里,那么多人都在学,生命如此美丽,生命如此精彩。让我们共同祝福这所有的所有——以后多写文章,少说话。我告诉他,网上网下,社会内外,一片祝福,多好啊,他们学会了不也是一种新技能吗,对面相逢,我真的煮糊你幸福平安。

18. 人生是一场缘,珍惜那些擦肩而过,过了也就无迹可寻,也许会希望在命运的那个拐弯处,会再相逢,那也只是希望的遥望。今天好,你才好。看天地辽阔,无限渺渺。

21. 生命可以没有高度,但是生命一定有态度。生命的态度就是豁达包容从容快乐和幸福。一个小徒弟告诉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好不容易挤到姚明身边,又差一点只露脑门啊。高,真的高。

22. 生活中需要那种在失落中的坚强和担当,也需要那种和朋友一起分担困难和过失的雅量。如果用尽一生都在烦恼中纠缠,在纠缠中痛苦,在痛苦中挣扎,那真的是误读了人生。

23. 人生,只是一场场经历,最后都化为一场场云烟,包括我们自己,最后也化为一缕轻烟。不要把恨埋在内心的深深处,不要把冷漠飘散在冷冷的寒风里,所有的烦恼可以放手,所有的悲喜可以忘记,所有的爱恨可以释然,生命里有限的每一个日出日落不可以随意辜负。

24. 有网友来提了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样的脚步最摇摆?我很奇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尽力回答,人生路短长,奈河桥头的脚步最摇摆,其次就是饮酒过量的步伐最徘徊。一位路过的老农告诉我,喝醉的村干部,走路最摇摆。

25. 虽然我也很怕死,但是我还是第一次听见有死亡恐惧症这个病的人,我记得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去了北川,不怕大家笑话,我几乎已经不能正常走路了,很多崎岖的地方都是小徒弟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搀扶着才能走路,但是我心里已经坚强了,死是早晚的,不怕了,努力活着。努力工作。

26. 有一位网络的朋友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假日很长,外出旅游人太多,愿意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希望在这个假期里了解一些佛法。希望我多写一些寺院的事情,还有生活里对治烦恼的道理。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很实在,起码不馊,大家可以一起来学习。如果有问题还是单独提出来,尽量不要夹杂在评论里,难回答。

27. 去年,一位要回西藏的活佛,托付给我两只狗崽,特别招人喜欢,大家就给起了名字,男狗叫做帅帅,女狗叫做美美。结果想不到的是,越长越大,饭量实在太大了,一顿饭需要吃一盆。寺院里实在养活不起啊,我说给他俩找个好人家吧,最好是有钱人家,小徒弟哭了,边哭边说,美美的命苦啊。照片是真实的美美。

28. 小徒弟要求我给寺院的小狗都给起一个法号。我说好吧,这个叫伟伟,那个叫猛猛,脾气大的就强强,脾气小的叫华华,刚刚。小徒弟又要求,那给咱家的鸽子也起个名字吧,我告诉他,多只都叫恒飞吧,天高地远,飞个平安。小徒弟很高兴,这个名字很好,我也叫恒肥吧。

29. 小徒弟问我,师父啊怎么样才能做到平等待人。我告诉他,你回头看看我身后这扇门,它不是官衙,不是豪门,不是凯旋门,也不是败家门,它是千千年来的百姓门,它不是没有名字,它有名字,它叫做柴门,如果谁飞蝗腾达了,忘记了这扇门,请他抬头看看天,多大的一只眼睛在盯着看呢。这也是我们永远的家门。

31. 小徒弟问我,师父啊你给我说说人生吧。我告诉他说,好吧,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只要不被生活的烦恼笼罩,活着就是微笑。

32. 一位网友来私信说,很喜欢法师的声音,很亲切,很像自己的一位乡下表叔,一听到乡音,就想流泪。我告诉他,感谢你的关注,感谢你理解俺们乡下人,也带我向表叔问个好,有时间请他老人家吃个饭,那也没必要掉眼泪吧?那位网友回复我,表叔人还很好,可惜死的太早了,在一起吃饭的事情就免了吧。谢谢你。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七


印光法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法师佛经经典名言:

一、念佛人忌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二、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三、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四、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五、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六、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七、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专修指:1、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2、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3、意业专念。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顾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八、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九、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十、净土修行之法:1、退可闭关专修!2、中可世间随缘念佛!3、进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可!
十一、念佛人忌去不净之地,如厕所、浴池等场所出声念佛,当默念为益。
十二、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十三、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
十四、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十五、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十六、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十七、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9]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弘一法师的名言经典句子篇八

1、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2、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3、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4、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5、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6、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7、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8、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9、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10、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11、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12、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3、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14、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5、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16、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7、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18、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9、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0、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1、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22、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3、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24、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25、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26、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7、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28、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9、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30、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3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3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龋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3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3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3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3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3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3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4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