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优质5篇)

2023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优质5篇)

时间: 作者:翰墨 2023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优质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篇一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的打造,结合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实行,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技能,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本身的沟通特点和技巧。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整个素质系统当中的核心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通过打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创新的思路,让他们有一种创新的意识,从而自觉地带着创新的想法学习,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去解读所有的语文知识,继而将这种解读方式应用到生活当中。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培养,而且学生本身创新水平有高有低,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要认识到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过于急躁,不能急于求成。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特别适应的是知识传授式的封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封闭式教学方式需由教师提前把需要讲授的内容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讲授出来。学生只做一个接收者和倾听者就可以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弊端非常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形成很多定式化的思维。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完全相反,把更多的思考的自由和时间交给了学生。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难度更大,因为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果教师的语言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就可能一时间难以回答学生的提问,在教学指导方面,也可能无法做到指导得到位。把更多学习的自由交给学生,就意味着要多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和陪伴者的作用。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兴趣,才能更主动地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探索。在学习的时候精神更加专注,才更有可能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思路变得更加宽阔,也才更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意识。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备课的过程,要精心备课,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精彩纷呈,要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将备课内容和实际课堂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使高中语文创新成了一个难题。在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下,语文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添加生活元素,让学生建立对于语文课的自信。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于备课环节的重视,使教学内容生动、充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引导,很多学生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习中表现得过于被动,所以,当一个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时候,就不能形成独特的自我见解。教师没能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因此,当学生在运用所谓的创新方法学习时,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之效。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创新意识,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促进每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要积极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包括基础的汉字、短语、造句、写作等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看在表面的继承之下,可以进行很多创新,这些都可以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以激发和开展。如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再如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要有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给他们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也要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使他们可以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四、从培养学生个性出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活阅历及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很多时候会涉及思想价值观的讨论。老师要积极组织这样的学习机会,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其思想的偏差,及时干预;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自己个人价值观的建构能力。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语文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和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具体地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应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是非常难得的。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生做好创新的榜样,在教学方式本身多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创新能力指导。

参考文献

[1]黎彬彬.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17).

[2]韦金杯.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李健.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讨[j].中华少年,(19).

[4]陈会.魏书生“生本性”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5]李伟.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开发[j].才智,(25).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篇二

方法一、愉悦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要产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保证他们的心理轻松、愉悦,无外界压力。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得到充分的闪耀,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方法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像概念、公式、定理、重要结论等这类的教学,学生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但又容易犯错,有时还会手忙脚乱地,对于这些方面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对这些观念、公式、定理、重要结论又更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参与到这些探究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去体会探究过程中的苦与乐,去体会那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被解决的成就感。

这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会产生极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地启发他们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当他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鼓励他们沉着冷静,分组进行讨论、探索,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得出各自的结论,组与组、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协调、交流的能力。

方法三、积极进取,坚忍不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必须具有积极进取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而情感是维系这一过程的纽带。

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渗透内容,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功能,而这一情感教育功能的很大一部分要求具有积极进取、不怕苦、不怕难以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不思进取,不积极思维,那就会变成学习上的“废人”,不思维,不探索知识的产生,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思维的火花产生,更谈不上创造,怕吃苦,遇到困难临阵退缩,不拼搏,就不会取得成功。

因此,通过学生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等意志的磨练,那么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就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一体验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升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

方法四、彰显个性,发散思维。

一位不知名的教育家说过,“培养个性就是培养创造性”的确如此。

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能发现新问题吗?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吗?能迸发出思维的新火花吗?如果有了独立的个性,他就会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保持极大兴趣和激情,有了激情,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事物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惧权威,彰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的个性。

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不止一种解法。

因而,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独立思考,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不受常规的限制,不满足现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题目进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篇三

开放题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它一般具有:所给条件不完整,没有现存的解题模式等特点,其内容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所诱发出的魅力可吸引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的兴趣倍增,使课堂充满开放氛围.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友好合作,人人参与讨论,人人有所收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愿望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发展.在开放性问题的探索中,学生探求多种答案,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学生创设使结论成立的多种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联想、猜测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寻找多答案中的最优解、多条件中的最优条件中探索规律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解题创新能力.

1.教材问题设置创新,使题型开放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开放性内容较少,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必须精心设计方案,将封闭的内容开放化,把有些陈旧的求解、求证的形式换成疑问探索、证明的形式,并能巧妙地设计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索,可将结论确定、条件完备的封闭性问题变为结论待定或不惟一,条件不充分,推理过程不严谨等开放型问题,营造一种开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性,调动积极性.

2.创设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的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或教书科中向学生展示的问题往往是对刚学过的原理、原则、公式及法则等机械套用或反复强化,最后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就可,它可以导致知识量的积累和一般技能的熟练化,但却较少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创设不同层次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搜寻问题解决的最佳突破口,从而找出解决方法和规律.

3.注重课外练习开放化,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行中考、高考数学命题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命题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应用性、能力型题目,以利于选拔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说明原来的封闭式学习、机械的重复练习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注重练习的开放化在选择与布置练习时必须注意与相关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及各学科之间的包容性、复习题的前后串联与融合贯通.改造封闭性习题为探索型开放题,并加以适当引伸与深化.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布置单一的笔头作业,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地布置实验操作、写数学论文、学习总结、调查报告等,减轻学生枯燥乏味的作业心理负担,吸收新的信息,多见新的形式,提高运用能力,在不断探索训练中拓宽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通过创设开放题型教学,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篇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人的认知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就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作者:文平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第二中学校,重庆,40122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202关键词: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篇五

在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迎面而来,我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依靠自身的潜能,在实践感知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美国著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喜新猎奇,爱操作摆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表现自己。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2、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做“25×18”时要求学生不局限所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看谁的解题认识方法最多、最简便、最合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人人都自觉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经反复验证、相互讨论后,出现如下解法:25×18=25×2×9=45025×18=25×6×3=45025×18=18×5×5=45025×18=20×18+5×18=45025×18=25×10+25×8=450这些解题方法是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共同探索中得到的,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比较中,又自觉地发现自身的差异,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和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

[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