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精选5篇)

最新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 作者:笔尘 最新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篇一

时光像一只蝴蝶,飘啊飘啊,它把我带回到了20xx年9月1日,那时候,我刚开始学《论语》。我已经学过的国学经典有《大学》《道德经》《论语》,《大学》教会了我一个人要有目标,《道德经》教会了我一个人要遵守天地运行的规律。到现在我已经把《论语》学完了,收获了非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

《论语》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喜欢孔子。孔子长着一个高高凸起的额头,一个大大的鼻子,嘴巴也很大,像一口就能吃一碗饭似的,但最有特点的是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孔子相貌很丑,但知识可不少哦!

当我才刚开始学《论语》的时候,我几乎对《论语》这本书里面一句最简单的话也都弄不懂它的意思。比如子曰:“三十而立”,我原本以为是三十岁就必须成家结婚了的意思呢!其实它的意思是三十岁就要懂得礼仪,要学会如何做人。后来,我还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你看清楚了吗?你听清楚了吗?你脸色和蔼吗?你相貌端正吗?你说的话诚信吗?你做的事恭敬吗?你有问题问吗?你生气了给你带来灾害了吗?你看见了想了它的意思了吗?想到了这里,我就想到了北湖公园里的九思桥,桥下的那九个洞不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从九个方面去思考吗!

有一次,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想:这么简单的题目,难道老师把我当三岁小孩?我刚要举手回答,突然又想:“这道题一定没那么简单!”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孔子说的君子有九思,特别是那句“忿思难”,如果我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错误答案,惹得老师生气了,那我不就有“灾难”了吗?所以我开始认真思索,直到找到正确答案时,方才举手回答。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想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我生活中的一天,有一天我的几个同学在做一个让同学出丑的“陷阱”,我刚好走过去,他们说佳佳你来和我们一起弄吧!我正想答应,突然想到孔子的这句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说不要,即使他们拿不跟我做朋友了威胁我,但我要像君子一样坦荡荡,于是还是我转身走开了。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了,我知道了什么是“礼”。走路的时候,要挺直脊梁,背要打直,不能歪歪倒倒的;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碗,把勺子拿稳等等。

读了《论语》,我明白了,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宽容大度,不能像小人一样卑鄙。

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篇二

“阅读经典诵读本,品中华民族的文化,从中改善自己。”这是我在读完《论语》的前三章后总结来的。《论语》同《弟子规》、《三字经》等9本书被列为国学经典诵读本。

在《论语》的前三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一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不违背)。”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服侍;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故事,《黄香温席》许多人都听说过吧!故事讲:黄香的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的时候,黄香读完书便悄悄地躺在床上,当自己身体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后,再叫父亲来睡觉。夏天的时候,由于黄香家住矮房蚊虫多,黄香读完书后,便拿着扇子先把房子里的蚊虫扇跑,再把床铺扇凉,然后扇着扇子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入睡。黄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好孩子啊。

也有些人相反。以前有个人的父母有许多房子,他有一个妹妹,他想得到大房子,就在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他表面上说自己是医生,把母亲接到家里看病方便,其实心里想:一是为他在单位分到大房子,母亲是家庭成员,分房子时可以加分;二是等母亲死后,子女分割遗产时,他因为赡养了母亲,可以分得多一些。当他得到大房子后,就把母亲锁在一间6平方米的房间里,直到饿死。这个人心眼真恶毒,我们不能学他啊!

在《论语》这本书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多读读这种书,因为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篇三

今天学习了《论语十二章》,我认为论语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要勤复习,外国的科学家们做过实验,“遗忘曲线”反映了人当学习了一个知识后,前第一、二天遗忘的最快,到最后就只能记住不到四分之一的知识。复习就是不断地,反复地巩固知识,使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孔子的话,也就是古人的话,都对我们很有益。这些就是学习方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国家军队的主帅可以没有,但人万万不可以没有志向。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他的人生将是彷徨与迷茫的,他就像在黑暗中,没有指南针,只能像只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没有志向,你整个人就是一副空壳。

短短几句话,却能给予我们很多道理,这就是论语的魅力所在。

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篇四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历代以来的解释很多,如韩愈解释的“仁”为“博爱之谓仁”,这是墨子的“兼爱”思想,还有宋明理学家讲的“诚”、“敬”思想,实际是结合了佛家和道家老庄的思想,也不能代表孔子的“仁”的思想。

颜回问仁。孔子答复他:“克己复礼就是仁”。“克己”用现代的话讲,“心理的净化”就是“克己”。“克己”的克就是克服,含有心理的争斗的意思。在庄子的观念中叫做“心兵”,心里在用兵,所谓天理与人欲之争,用现代词语来讲,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争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这种矛盾中的。而“克己”要怎么克服呢?《书经》里两句话:“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这里“狂”是按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俗子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服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就成为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述而不作”,就是从这里来的。“克念作圣”的“克”字,就是孔子说的“克己”。

“克己”之后,就恢复了“礼”的境界。“礼”不是所谓的“礼貌”,《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很庄严,很诚敬。这里的“敬”也不是尊敬的敬,而是指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随时保持“克己”的自我状态,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

“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作“仁”。宋儒朱熹的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就是说修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到了“自在行”的境界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答复这个“仁”字,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内心实际功力的修养。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状态。真正做到“克己复礼”,就能达到心物一元的真是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了,宇宙万物与自己的身心汇合,成为一体。也就是佛家所谓的“如来大定”的境界。什么是“定”的境界?思想上一天乱七八糟,佛学上叫做“散乱”,人不思想不散乱的时候,就是睡着了,这是“昏沉”。或者说刚迷糊了一下,没有睡着,这叫“细昏沉”。人生就是两种现象,散乱或者昏沉。不散乱也不昏沉的境界就是“定”,这是功夫修养的境界。这种修养不一定要炼丹打坐,随时可以从内心练起。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佛教的“定”是指现象,孔子的“仁”是指作用。修养到了这个程度,对人没有不爱的,看见任何人都是好的,都是可接受的。就像佛家山门外的精神--一走进庙宇,第一眼就看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上面横匾四个大字:“皆大欢喜”。 大家都是好的,天下太平,太好了。统统都是欢天喜地的,没有冤家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庙门两边还有两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最高修养,也是仁的境界。

因此,仁的境界在于自己,不是能够在外面找的,也不能靠什么大师传授的法门,佛、道、仁就在各人自己的身心上,是最高的修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绝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老师传的,更不可能是菩萨赐的。所以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儒教的哲学是“为己之学”,也是“成德之教”,提高修养只依赖自身。所以我是这样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修养都不在乎,就算他通过种种手段暂时的达到目的、有所成就,最终也是要被自然界、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下一句是: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颜渊觉得这个道理很深很难,想问个方法入手。所以孔子说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消极的规范。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佛家的打坐入定,还有催眠术,瑜伽术,都是这个道理。

论语一到十章读后感篇五

薛泽通先生是位地方官员,他在认真研读了《论语》后写下了厚厚一沓笔记,出了《论语的领导智慧》一书。他在文中提及许多做人的道理,有幸拜读之后感受颇多,仅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那便是:君子之道。君子,是一个高尚的名词,是可贵品质的拥有者。

君子高节独立,君子充满自信。以清廉着称的吴隐之也有过这种经历。吴隐之曾经途径贪泉,人称喝了这泉水会变得奇贪无比,但吴隐之却笑着说:如果让伯夷、叔齐古代圣人来喝,不会改变他们高洁的情操吧!说罢,舀了一杯贪泉水一饮而尽。此后他仍一直保持清廉的品行。与孔子不同,吴隐之喝了,是因为他有绝对的自信,自己的品行不会因外物而改变。这是一个君子,也是每个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为我们无法选择社会,而每一个社会也必然会有阴暗的角落,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身处汶汶之物,仍保察察之身。虽饮贪泉之水,仍清廉如故。

在如今的社会中,仍应发扬这种君子之道。多少人宁愿一头扎进恶堆里,不愿自拔。贪污,腐败,犯罪,违背了心中道德的天平。多少人因为怕被世间污浊所染,遇事畏缩,对自我没有自信。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的基础在于修身,而修身正应以君子为目标,为楷模。疾恶之心,可以让人永远保证面向正确的人生道途。严修己过,可以让人远离罪恶之门。高节独立,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似菊般清高脱俗。充满自信,可以不畏汶汶之物,仍敢于在污浊之中保持内心的准则。

在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最重要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头上的那片星空,另一样就是心中的准则。而君子就是各个时代所需要的准绳,是道德的明镜。各个时代都需要君子。随时,我们应努力去成为这样的人,一个高节的君子,去生活于社会之中。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六年级小王子读后感 小王子六年级读后感(优秀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2023年简爱读后感的(汇总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

    法布尔昆虫记的读后感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大全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每回(汇总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最新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简介(精选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

    读小螃蟹后的感悟和收获(模板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

    2023年太阳鸟的读后感(通用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太阳鸟的读后感篇

    最新森林读后感 森林报读后感(精选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最新小学五年级读后感格式(模板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

    最新斜阳读后感(汇总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