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14篇)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14篇)

时间: 作者:文锋

范文是根据某一类或某一模式写成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文学作品。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很多国家虽然快马加鞭,在积极制定各方面的环境政策,以求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与有效的治理,然而生态环境发展的相对性与不可预见性,造成了各项环境政策在制定时附带了一种滞后性,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应有的生存、生产的权利。因而,在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酸雨。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十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是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3]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一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发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4]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5]很显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6]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7页.

[2]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第12页.

[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4]马骧聪、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制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9月,第56页.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第10页.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5月,第247页.

(作者:郑海,籍贯:浙江乐清,系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级学生.)。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

所谓天然林,就是最为原始林或其遭受自然灾害被破坏后自然恢复和更新及人为破坏后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天然再生林。天然林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湖南省是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一个省份,截止目前,森林面积达到10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9.69%,其中天然林有500万公顷。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然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植物数量丰富多样。本文主要对湖南省天然林的保护情况进行系统探讨。

一、湖南省天然林保护规划。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林业发展分工论,依据湖南省天然林的分布情况和植物特点,遵循保护作前提,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将全身的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区划分:一是重点保护区,即禁伐区,范围为湘、资、沅等干流及生态较弱的一级支流两边的山脊线和各大水库、湖泊周边。二是一般保护区,即缓冲区,主要是禁伐区和商品林区间。三是商品林区,主要是地势平缓,立地环境良好,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森林带。该类林区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种植和培育,包括工业用材、果树种植、草本药物等经济林木。

二、天然林保护对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更新认识,促进产业结构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前,但是林业产值在湖南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比仍很小。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产业结构。换言之,就是根据森林资源的属性和实际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天然林主要进行生态公益管理,追求生态效益,人工林则作为主要的经济林,实行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如此推进了森林产业结构的优化,建立立体化、科学化的森林资源体系。

(二)以小促大,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森林生态旅游有助于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湖南省重要的天然林,比如:张家界、大围山等地区,均处于群山峻岭、山水一色间,有着险、奇、幽、秀等特色。与此同时,湖南省人文景观丰富,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都促进了湖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降低灾害,提高森林资源效益。

人工商品林的发展推动了湖南省林业经济的增加,但是也带来诸多问题。大批量单一树种的人工培育林,加大了森林虫害和火灾的发生率,导致巨大的森林资源经济损失。而天然林有诸多林木种类,树种复杂多样,病虫害天敌多,具有良好火灾防御力,自我恢复能力较强。所以,天然林保护可提升森林安全系数,减少无效消耗。

(四)遏制灾害,充分发挥林业效益。

湖南省在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到该省林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天然林保护建设,可最大限度保留生态功能强的植被种类,遏制水土流失,从根源上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减少损失。同时,还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推进湖南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湖南省天然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专业保护机构,强化管理。

天然林保护工作覆盖了湖南省各大林场、林木企业,影响范围较广,政策性显著,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保护工程。为了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和开展,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适用、效率的管理机制,从管理决策层到一线基层均能积极有效的运行。当前,湖南省已建立多个天然保护中心,随着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县市也逐步建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实行专人专岗,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工程管理组织,为天然林保护给予组织保障。

(二)加强天然林保护宣传,提升认识。

湖南省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为偏远山区,基层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经济基础较弱。在“四水”流域的源头地区,大部分群众仍以“靠山吃山”为主,日常生活中木材应用较多。而这些区域均为天然林保护的重要点。所以,在对于这些地区不但要给予他们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以及生活安置和补偿外,更要加强对该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性,并做好解释工作,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保护工程中去,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

(三)落实森林分类经营,提高效益。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应根据经营的具体目的和性质,以及社会对林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分类管理。对于禁伐区的生态林及人工种植林,均应严禁砍伐,加强人工种植和封山育林的监管。对于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应组织专人进行保护,预防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对滥砍滥伐现象严厉制止。而对于商品林区则应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以市场作为导向,加大资金、技术及人力等方面投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科学有效的森林分类经营,是促进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多层级参与保护,推进建设。

现阶段,湖南省天然林保护需要的经费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支持,但是仅仅依靠该项经费难以推进保护工程的发展。所以,应推进多层级参与,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多找路子,从社会、企业等方面获得资金,满足经费需求,推进天然林保护建设。四、结语天然林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及群众一同参与。林业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理念,认识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加强保护机制建设,落实分类经营,增强监督管理,并强化对天然林区人们的宣传,进一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和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可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而很多的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开发的深入总有枯竭的一天。环境危机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人类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虽然科学技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可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经受了由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发达国家如日本的熊本县水俣湾就曾出现过“水俣病”,事后调查是由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水里造成的。我所要讲的是日本从1956年发现这种病开始,一直到1968年经过了12年后日本政府才重视这件事,才勒令工厂停止废水排放。可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艰辛,环境保护所处的辅属地位。人们只注重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当然到最后受害的往往是人类自己。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环境保护的问题应摆在发展的前面。

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后,就开始追求享乐和舒适的生活,可是人们并不考虑限制和约束,没有限制和约束的发展和使用,最终的结果便是不能持续发展。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使用的后果是什么?人们在开始使用时往往并不考虑这些,只是注重发展得来的实效,得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今人口发展和资源之间产生矛盾时,环境问题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人们才开始考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在现今的情况下,我们的科技是发展了,但这发展是以付出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极端恶劣天气现象的增加、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警告,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人类,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保护好环境。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地球生态环境能和谐发展。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发达国家发展的这100年所消耗的资源要比过去几百年还要多,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已经超出了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了。不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各国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地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生态持续发展得到延续,将可持续发展进行下去。

人类的生存活动是离不开环境的,而正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才使地球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便利和依赖,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因而自然环境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但是自然环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这时,就会出现资源枯竭的危机。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消费活动的副产品,都会由环境来消纳和吸收,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就象现在的雾霾天气增多的现象,就是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的表现,实质上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造成的危害的结果。环境危机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现象,我们称为环境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例如,涸泽而渔、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现象;再有一种情况就是环境污染,如前面我讲过的日本的熊本县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对人或这个区域中的生物产生了危害,使这些生物不能正常生存,直接威胁着人类和这些生物的健康。

环境危机的影响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生存也可能构成威胁。因此,一种文明的延续必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人类在活动中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持续性。环境危机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今天全球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建设和谐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地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不仅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留给我们的后人,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可是环境危机是在如今的高科技、高发展速度下产生的,现有的科技手段并不能完全遏制这种现象,因此,人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的发展,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恣意行事,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要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考虑协调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任何以发展为借口的破坏环境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都是错误的,而且环境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要全面地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1期。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

林业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我国生态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直都比较关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来分析,与以前相比,林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欠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林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也是如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1]。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海拔范围100~1017m,年均降水量1600mm左右,季节分布不均,其中超过4成集中在夏季,有丰富的光照及热量资源,年均温约20℃,非常适合农、林、牧、渔、果等的发展。近年来兴宁市重视林业的生态建设,积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林农增收、林业的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兴宁市利用林业技术创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1.1可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

虽然兴宁市政府近年来重视林业的发展,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进展,但不少地方在林产品的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种植方式还是比较落后,不仅造成其对病虫害的整体抵抗能力不强,降低了林产品的品质,而且使林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不仅降低了林木的成材率,还增加了林业的成本投入,最终影响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经过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整体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品质及产出效率均不断提高,对提高效益、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1.2可加快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兴宁市林业的发展较以前越来越完善,但是产出的林产品和我国其他地方一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活率不高、光合作用不强、授粉率低、花期过短等,影响了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林业之所以一直存在以上问题,其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在林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多采用粗放型的落后模式,科技含量不高,造成无法对林产品生长中的温度、养分、水分等条件进行精准的控制,因此林业发展中亟需改善落后的管理模式。而经过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林业管理人员可通过一些自动化、数字化的设备实现对林产品养分、温度、水分等生长要素的有效调控,使管理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尽可能实现林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不仅可加快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结合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

2林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2.1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

要解决林业技术的创新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善森林资源粗放型的模式,只有不断地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提高林产品品质,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粗放,林产品的效益不高,对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不断健全林业技术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优势[4]。

2.2积极推进林业成果的转化。

目前,我国林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一些科研单位或者高校等,侧重于基础研发,企业中缺乏创新性的人才,科技成果实际应用起来难度比较大,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加上未建立起完善的奖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推动力不强。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可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激励效果比较好的奖励制度,加大投入,积极鼓励并支持科技人才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加强对林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落实,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可为技术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因此要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充实林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林业创新人才、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不断地对我国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重视林业产业教育,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林业人才;此外,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宣传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创造出重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运用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世界。

第二段:知识启蒙。

化学知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至关重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原子、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解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通过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我们可以设计更高效和环保的生产工艺和工艺。例如,研究新型催化剂的开发,能够提高化工工业的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段:环境保护。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和应用更环保的材料。例如,通过研究和应用生物降解材料,我们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堆积和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净化技术来处理有害废物和污水。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四段:能源开发。

可持续能源的开发是化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更高效和环保的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例如,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和零排放的特点,可以作为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此外,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通过化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提高这些能源的收集效率,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电能,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第五段:公众意识。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意识提升。作为一个化学爱好者,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通过积极传播化学知识,帮助他人了解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还利用自己的能力参与环保活动,例如参加垃圾分类和环保义务工作。通过这些行动,我希望能够以身作则,激发更多人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共同努力实现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结尾段。

在当今这个全球面临越来越多环境问题的时代,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变得愈发重要。作为对化学学习的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化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只有通过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应用环保技术,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世界。希望未来的化学家们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论文

大家知不知道,离我们太仓很近就有一个叫“沥江农场”的农业生态园?从地理方位看,从我们校区翻过高速公路就到了,它属于上海嘉定,具体有多少面积我也说不清,走过一次,只知道很大很大。

一进去,下车的地方就是酿酒坊和酱油坊。我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可以用谷子来酿的,只见工人们忙忙碌碌地工作着,清冽的酒香四溢。旁边的大晒场里排列着几排大缸,上面用竹笠罩着,也有几口缸没罩,我们凑近一看,哇,满满的黄豆,酱味已经很浓了。听说酱是晒出来的,果然如此。

我们朝池塘走去,那里很是热闹。途经一片果林,果树还不是很大,但仔细一看,已经挂满果了,是梨子。小小的青果藏在绿叶里,已经可以想象秋天丰收的场景了。

池塘到了,水面上一个渔夫正带着几只鱼鹰捕鱼。两岸树阴里站满了观看的人。只见鱼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一会儿嘴里就叼着一条鱼浮出水面,引得两岸的人一片叫好声。咦,它怎么不将鱼吃了呢?仔细一看,原来每个鱼鹰脖子上拴了一根细绳子。渔夫将竹竿往鱼鹰面前一横,鱼鹰跳上竹竿,将嘴里的鱼吐进船舱。“哎,白忙活咯!”有人大声说,哈哈,幸亏它们听不懂,不然准会气疯了。

我们又到别的地方转了转,我发现这个农业生态园里还有不少小动物,各种只闻其名的农作物也被我亲眼见识了,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

作者:学霸。

可持续发展论文

建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方面有着极大的价值。但是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建筑行业以及建筑企业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发展建筑经济的同时也要确保社会环境的和谐,也就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经济建设,有效解决资源消耗过度,环境严重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壮大,并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期限当中,最大化的减少甚至是避免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节约各项自然资源和能源,注重建筑设备以及技术的创新改革,倡导环保绿色的技术和设备应用,进一步优化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以及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最大化的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相关资源的耗费,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品质,有效落实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总而言之,在我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可以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绿色建筑经济则可以称之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倡导在推动建筑行业以及建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做到绿色环保,使得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以全面发展和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为核心的建筑经济,就可以被称之为绿色建筑经济,而这样的经济类型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需要在实际发展当中提出相应的策略。

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在今后发展当中必须要坚持以及落实的创新理念,而在实际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恰当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建筑经济的发展不会增加建筑的经济压力,也没有运用十分昂贵的技术以及材料,反而是要恰当选用绿色环保的适用性技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适用性强的成熟技术如屋顶绿化、自然通风等都可以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当中使用,进而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第二,评测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仅仅要在设计以及建设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重视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营当中节能环保的情况以及建筑寿命终结之后能否进行循环利用等。第三,创设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等创造健康环保以及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这样生产以及创新的潜能也能够得到挖掘,为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有力根基。第四,加强可再生资源应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建筑发展的各个环节,保障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环保的实现。

(一)政府加大引导培育。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成熟时期,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机制,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市场当中,绿色建筑市场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自然而然的会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也就是直接受到市场失灵的影响,不能够全面反映出环境以及社会价值。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元素,进行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无论是开展何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强调效益最佳。但是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经济的进步都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而如果单纯的从环境保护的活动层面看,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企业不能够在环保活动的实施当中拥有巨大的内驱动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必须要及时给出干预措施来弥补市场缺陷,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开发商的经济补贴。政府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当中,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就是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要履行环境监督的职能,积极的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市场。

(二)有效加强市场宣传。

国家之所以要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大力发展拥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绿色建筑经济,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全面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意识地使用绿色建筑,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意识,也使得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拥有持久动力支撑,起到对绿色经济支持和推动的作用。对此,要让绿色建筑经济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市场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措施来进行市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使得消费者能够在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当中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价值,能够高度的认可绿色建筑,真正意识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战略大计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并因此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当中,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一方面,政府以及行业组织需要承担起相应的市场宣传责任,做好市场引导的相关工作,使得广大建筑企业能够加大绿色建筑的建设,投身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作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也要承担市场宣传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应用,更是需要将绿色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满足时代以及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绿色建筑的建设发展以及循环利用都能够落实节能减排的根本性目的,也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足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节约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材料、能源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要实现多种资源节约的目标,那么要确保多个目标的实现就要求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和投入程度,加快新的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速度,并尽快将相应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能够快速在市场上进行实践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技术的规范,也就是将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纳入到标准规范范围当中,并形成完善化和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做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有效保护。例如,在对绿色建筑的材料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绿色材料方面,保障这些材料有着较高的利用率、回收率,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并且能够实现有效降解。

(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

当前对于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调研和分析能够发现,相关建设标准尚处在推荐阶段,在落实当中的难度较大,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强制立法的方法,使得绿色建筑经济的运作和长远的发展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并对绿色经济市场的竞争进行约束,构建良性竞争机制。首先,强制性的条文立法需要选准重点实施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示范区和示范建筑,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安置工程的建设着手,逐步构建起绿色建筑强大的影响力,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可以由点到面地进行拓展,进而使得绿色建筑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也让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目的能够循序渐进的实现。其次,强制立法当中需要在规定当中逐步提升绿色建筑达标比例。由于绿色建筑市场的更新换代较快,在强制法律条文的年限设计方面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定期修订的方式,做到法律制度的及时更新,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最后,强制性的推广绿色建筑的相关适用性技术。适合于地区绿色建筑建设的各项技术以及材料都可以选用强制立法的方法进行推广。同时也需要加大在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审查工作,增强绿色建筑的技术内涵,使得绿色建筑经济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

(五)全面完善政策体系。

从全国范围上看,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正处在基础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经验较为缺乏,使得政策体系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例如,有关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以及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实践应用的价值还有待继续考量和修正;在相关的政策规定当中没有涉及到有关于经济激励策略的问题,使得建筑企业的绿色建筑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上面提及到的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而形成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远的发展,造成了政策障碍问题。对此,我国必须积极完善和推进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而且在政策体系构建当中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积极建设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推广机制来保障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了各种建筑资源,还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政策的建设必须要兼顾激励性和强制性,最终形成一整套带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国情的政策建设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体的建筑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也在逐步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及发展方向,能够满足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政府加大引导培育,有效加强市场宣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从全面完善政策体系等策略实施着手,增强绿色建筑的生机活力,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和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石。

[3]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8):8-11。

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粢,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作者:黄林作者单位: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初级中学,贵州,金沙,551803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1(15)分类号:x-01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炳梅.试论水利经济与发展[j].珠江现代建设,,06.

[2]王青.基于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11.

[3]王武芹.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4]田莹.浅谈水利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02.

可持续发展采矿工程论文

摘要:高校实验室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一直以来偏重于科研目的的定位令采矿工程实验室的教学意义弱化,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从科研型向教学型转化的措施,认为实验教学应当从培养采矿工程人才出发,紧密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满足科研发展需求。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转化。

1前言。

高校实验室近年来蓬勃发展,各有特色,但从基本功能出发仍然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两大类[1]。两类实验室均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重任。但由于定位不同,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型实验室的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型实验室以充足科研基金保障、专业人才负责、科学制度管理等条件为依托,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孵化场所。而教学型实验室以教学为出发点,承担高校实验教学任务,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实验实践、增强创新创造、夯实科研能力,是培养优秀研究生人才的重要平台。然而,教学型实验室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定位模糊、课程不完善、设备老旧、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矿方法设计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本文基于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科研型实验室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2“科研型”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面临的问题。

2.1面向本科生开放程度不高,支持创新不足。

培养学生创造力除了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之外,还要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型实验室具有优越的硬件条件和资金支持,理论上一旦向本科生开放,将能够提供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但由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相互独立存在,科研实验室在本科生教学中的角色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实验教学的重任主要由传统教学型实验室承担。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体系,不仅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过时,科研实践能力训练也浅尝辄止,学生们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2本科生教育与科研型实验室设备条件脱节。

纵观全国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除了一些经费较多的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验设施相对较齐全,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没有设备较为齐全的采矿工程实验室,这与采矿工程建设和日益增长的采矿工程实验的需求不符,将会极大地影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目前的本科生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老旧的实验课程,掣肘当今的本科生实验训练。科研型实验室与本科生教育的结合离不开本科生课程的准确引导,否则即便将科研型实验室中的先进设备开放给本科生,也会面临设备利用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系列问题。

2.3科研型实验室教学队伍培养。

科研型实验室拥有众多的知名教授、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承担着科研课题等科研任务。他们身在科研创新一线,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对先进设备仪器的使用也较为熟练。虽然科研型实验室人员也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与经验,但面临数量庞大的本科生,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也会成为科研人员的难题。传统的教学型实验室仍在本科生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师资队伍也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受传统高校教育方式的限制,对原有的实验课程较为熟悉,而难以接受新的实验条件。如何调动科研型实验室中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提高传统教学型实验室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教学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

2.4科研型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面较广,且采矿工程现场环境较复杂,很多矿山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高校和科研单位来提供技术支撑,而这些科研项目都需要将现场情况与实验进行结合。一方面,受高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基础性的实验无法进行,严重制约科研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采矿工程实验室设备较少,本科生教学任务较重,不能很好地平衡科研与教学的管理问题,影响科研实验的有效利用率。

3拟采取措施。

科研型实验室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3.1整合设备资源,履行教学职能。

实验室开放现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和现代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科研型实验室拥有的大量先进实验设备一旦向本科生开放,有助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型实验室往往相对封闭,与传统教学型实验室相比也更加难以协调,高校应当与科研型实验室所在的学院进行沟通协商,按照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实现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合理布局。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除了保障正常的科研需求外,将部分设备资源整合到实验教学资源中,加强协作、发挥优势,促进实验室资源在本科生教育中得到合理应用,有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3.2依托先进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实验教程及相关教材是本科生实验训练的关键。由于高校扩招造成本科生数量庞大,传统教学型实验室仪器资源紧张,限制了实验课程内容的发展。科研型实验室建设力度大,其实验装置、仪器设备大都为国内外先进的产品。将先进设备利用好,有利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此外,大多数科研实验室不仅承担一些重大纵向科研项目,而且积极与地方和国外进行横向合作。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创新项目,并依托科研型实验室的优良条件,合理有序地使用试验设备,并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成果,这不仅使得实验课程更具活力,也会极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3培养教学队伍,优化用人机制。

实验教学人员是实验室正常履行教学职能的重要基础,教学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人为核心,要想形成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学氛围,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重视科研人员的教育能力,使他们既能为教学服务,又能完成科学研究。科研型实验室具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大型仪器设备、重大科研创新项目等优势资源,将科研人员纳入到教学队伍中,鼓励他们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实验室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每年选派2名实验技术人员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学习国外高校实验室先进的实验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了高水平实验队伍。目前,矿业工程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教师5人,其中博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

参考文献。

[1]王永超.科研型实验室可以兼顾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7-9.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当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发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清除这些威胁因素,落实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1.1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不断的破坏,地球上很多物种在不断消失,而且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物种遭遇灭绝。多样性的生物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逐渐走向灭绝,将会给地球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这对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1].

1.2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等,还有一些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导致目前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淡水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我国有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水污染问题,很多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向河流中排放,导致河流中的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4土地面积的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

由于一些物理现象如水涝和沉陷、化学现象如污染以及盐化、还有风蚀和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土地面积在不断退化。除此之外,还有土地的沙漠化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上亿人口受到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面积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让中国的粮食生产量大大减少,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1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

从建筑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都不太高,缺乏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要加强对建筑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培训过程中让建筑管理人员明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容、实现方式,在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建筑施工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2]王东红.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及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经贸,,(21):164.

可持续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怎样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二者是统一协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的需求,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这些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要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就是对人类过度需求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不能过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承受力,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不可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人类的发展要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无限制的开发,发展就不能持续。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在眉睫。当前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域的局部问题,而是世界性问题,一系列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许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到头来是要吃苦头的。等到治理环境的时候,花费的代价是高昂的。我们要吸取教训,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思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尽量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自然资源。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儿少一点儿,因此,在发展当前经济的同时,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可忽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做到多利用,少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主要功能。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开发的对象,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为我们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为我们进行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提供保障,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当环境的供给能力达不到人类开发的速度时,人类的发展就很难持续。第二,容纳、降解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都排放到环境中,环境通过自身的能力降解了这些废弃物,但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时,就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的质量就会不断下降。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面临当前比较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是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了环境改变的一些不利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本身改变引起的,没有人为参与或者很少有人为参与。这类环境问题对人类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比如:地震、滑坡、台风、洪涝灾害等恶劣的自然现象。这些环境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产生的,破坏力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面对这些灾害我们需要做到提前预防,尽量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2.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也可以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活动引起周围环境的恶化现象。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树木导致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导致草原生态退化,甚至恶化为荒漠;过度捕杀动物,导致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造成地下漏斗的形成;过度开发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次生环境问题还包括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问题。因为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将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系统结构发生了恶化,造成了环境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如今污染的现状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身的活动,最近几年雾霾的频发,高发,水污染事件的不断曝光,都威胁着我们自身的健康。长此下去,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环境问题受到不断关注的原因在于,环境不仅影响了当代人,还影响到后代人,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必要。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的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保证环境的优化,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形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清洁生产,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无论是可再生或者是不可再生资源,都要做到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人类进步的要求,在我们享用自然馈赠的资源时,也要保证后代人的需求。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是不能破坏的。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超过了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综合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步入了世界大国行列,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科技的进步,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认清自己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就是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长远来看,社会的进步不是某一个时期完成的,是千百年人类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结语。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行为是人类的权利。但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就是人们的义务。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是环境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不可否认,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由于破坏度大,治理工作还需要多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应该做的是补偿环境,帮助其更快恢复原有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模式,做到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吴明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发展研究,,9。

[4]赵勇.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吉林地质,,21。

[5]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1。

[6]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8]史妍嵋.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新远见,,11。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本文对环境保护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现如今,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更多能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本身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和伤害,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一意识的产生和深化进而推动了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上世纪末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程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进一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环境保护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这一思想在我国经历了漫长时期,充分展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发展关系。21世纪初为了解决更加多元化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以及大部分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与此相应纲领和基本议程。充分肯定了这一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对外国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理论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产生共识。在多年环境保护工作中,我国积极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国情,投入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工作中。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理念被提出,伴随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理念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为我国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目前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环境保护并不只是单方面的,包含的领域较多,比如建筑、政治、科技等都可以作为环境保护内容。由于领域各不相同,因此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关于定义自然也就有所出入,但毋庸置疑的是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召开多次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会议,会议指出,这一理念既要使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避免由于人类能力的提升导致环境破坏问题越发严重。

1.人口因素。

我国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社会发展。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并且每年人口数量正在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人口数量过于庞大直接导致我国环境发展缓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环境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根据专家统计,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直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均资源占有量将减少约四分之一左右;其次,老龄化问题严重。老龄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主要问题,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将增加子女赡养负担,而另一方面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医疗等问题。据统计,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3亿,这也意味着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难题。

2.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环境建设的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离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速度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但是企业随意扩张等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约束。第二,效益方面。我国环境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提升,但是环境工程施工单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难于管理,对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发展极为不利。

3.环境和资源因素。

社会环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大气污染为例,对我国六百余座城市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城市大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汽车数量猛增造成的。。此外,水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我国内陆地区较多,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且空间分配极不均匀,北少南多。

我国环境的增长离不开劳动力、资源以及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逐渐提高这三个要素的比例,实现累积增长,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环境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力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劳动力问题也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劳动力并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是却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上述三个要素中,要优先发展科技,只有科技得到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了稳步提升,从整体上来说,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环境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科技方面不但没有取得进步,反而下降。科技创新率也在持续下降,这样一来,环境和科技就出现了矛盾,科技创新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科技创新,从我国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体系也将逐渐完善。环境体制的转型将会对科技创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相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无论是在人均资源占有率还是在人均资源利用率方面都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工业转型,转型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环境体系进行调整,而这一过程将会遇到重重阻碍。

相关范文推荐

    当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优秀19篇)

    写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国家电网安全心得体会及感悟(专业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论文范文(24篇)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技巧的范文,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暑期在联想实习总结(优秀15篇)

    实习总结是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心得体会的一种总结和归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实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思路。

    给物业的申请书(优秀17篇)

    在现代社会,申请书已成为人们申请学校、工作、奖学金等方面的必备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物业公司:首先感谢贵司对

    整理图书心得体会及收获(专业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体验、领悟和感悟所进行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我想我们都应该写下自己的心

    幼儿园师认知心得体会总结(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领悟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和目标。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可以让我们从多

    社区计生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近一段时间来,在计生工作中却出现了“

    做诚信学生建诚信考场心得体会范文(21篇)

    编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原则。

    村警的工作总结(模板18篇)

    每个月的总结都是自我进步的机会,是对上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写作精华,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