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布依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最新布依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时间: 作者:雁落霞 最新布依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南部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布依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次我有幸走进布依族的家园,亲身体验了布依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下面,我将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建筑艺术、服饰审美、音乐舞蹈和风景欣赏等方面,谈一谈我的布依文化心得体会。

首先,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十分独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布依族社区,我见到了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民居,融合了布依族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在布依人的家里,我还发现他们安装了一个特殊的地板,上面覆盖着竹席,这被称为“竹编地”,是布依族的传统习俗之一。坐在这样的地上与朋友聊天喝茶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十分温馨和自在。

其次,布依人的建筑艺术也令我难以忘怀。布依族的民居大都为木质结构,顶部采用独特的斜坡设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布依族还擅长利用竹子和石头建造住宅和桥梁,如经典的“四月十六桥”就是布依族极富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之一。这些古老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展现了布依族的智慧和技巧,也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布依人的服饰审美也令我深感惊叹。布依族的女性喜欢穿着装饰有螺旋花纹、云纹和动物图案的手工织物,这些图案代表了布依族神话传说和生活方式。而男性则常常穿着体现古代武器和工具图案的服饰,以显示他们的勇武和聪明才智。这些独特的服饰不仅彰显了布依族人的审美观,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第四,我还有幸欣赏了布依族的音乐舞蹈表演。布依族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常常使用独特的乐器,如竹笛、铜锣等。布依人喜欢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熟练地演奏出各种动听的曲子,引人入胜。而布依族的舞蹈通常以鲤鱼跳和舞龙为主题,动作优美、肢体协调,令人陶醉其中。在观赏这场表演后,我不禁被布依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魅力所感动。

最后,布依族的风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贵州是布依族的主要分布地区,这里有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溪流和浓郁的绿意。我有幸登上了一个布依族的山顶村落,远眺四周景色,宛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布依族的建筑点缀在翠绿的山间,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里的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宁静。

通过这次与布依族文化的亲密接触,我对布依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布依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建筑艺术、服饰审美、音乐舞蹈和风景欣赏无不展现了布依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底蕴。我深感布依族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应该努力去保护、传承和发扬的。通过学习和了解布依文化,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相信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并传承自己的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布依姑娘简谱,希望能帮到大家!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

音乐

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

荔波布依山歌

荔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布依族、汉族、水族、瑶族等多种民族,其中布依族最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布依村寨遍布全县的山山水水。布依族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存,创造了许多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布依民歌。

布依语:练拟昂化念 译汉语:二月盛开金樱花

练让昂化久 三月盛开桐子花

推化念改娄 希望金樱花不要凋谢

绕化久练年 永远相伴桐花到白头

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唱干杯中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对方而歌的,有感激而歌的,有询问的,有安慰的,有倾诉的,有挖苦讽刺的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如在晚饭时间开始,往往要唱到天亮。酒歌曲调节奏明快,不似情歌的婉转缠绵。

在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主人家都要请歌手到家里唱堂会,在堂屋摆下酒菜瓜果清茶,遍请高朋亲友和寨老团团坐定,堂会便开始了。歌手们先用歌赞颂主人盛德及盛情款待,再赞颂高新胜友及寨老。主人及亲友中如有能歌者,也以歌作答。这样过后,歌词内容便扩而广之。有关于年成农事的,儿女婚姻嫁娶的。再后来,歌手们便互相开起玩笑,使喜庆气氛既浓烈又生动活泼。曲调为二重唱兼合唱的形式,由二男或二女或一男一女配对,一人先起音,一人跟上,声调修筑而起伏荡漾,一首歌回旋往复唱两遍,两遍的声调各不相同,听起来既庄重又和谐动听。堂歌一般要唱三个晚上,直到大家都筋疲力尽才罢休。

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以及本民族变迁的传说故事。往往由一人唱到尾,象摆门子一样,听的人既了解到古代神话,获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音乐美感。

苦歌是倾听命运悲苦之歌。有孤男寡女歌,孤儿歌、婚姻不和歌、二婚再嫁歌、遭灾落难歌、饥荒困苦歌等等。这些歌曲调衰婉悲怆,听之催人泪下。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我有幸参观了布依族的村落,并与他们交流了一段时间。在这次经历中,我对布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布依族的艺术表达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以手工编织为主要手段,通过制作各种织物和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我参观了他们的织布工作坊,看到了他们精湛的织布技艺。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织布来传递自己的文化意义。布依族的图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布依族人民赖以生存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对布依族的饮食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布依族的饮食以玉米为主食,玉米在布依族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有幸品尝了布依族的地道食物,如酸汤鱼和糍粑。这些食物都非常美味,而且营养丰富。此外,布依族还有丰富多样的野菜和水果可以供人选择。他们注重用当地的天然食材来烹饪,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原汁原味,这是他们世代相传的饮食智慧。

再次,布依族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信奉土地神和先祖神,他们相信这些神灵可以保护他们的村庄和家庭。我在布依村落的一座神庙中见到了当地人举行的宗教仪式。他们向神明献上供品,表达对神明的虔诚和敬意。从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宗教信仰对于布依族人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最后,布依族的待人接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他们的亲人还是陌生人,他们都能以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在我走进布依村落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友善的布依族人。他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与我分享了他们的生活和故事。他们对待客人总是十分周到,让人感到宾至如归。这种待人接物的精神不仅是布依族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这次对布依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会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民族。布依族的艺术、饮食、宗教和待人接物方式都展现出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体会,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布依文化的瑰宝。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布依族文化从遥远的古代发展至今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民族禁忌。那么,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忌母猪一窝生两仔,狗丁胎生独仔;忌酉时鸡叫、戍时牛啤,认为这些会给人或家畜带来灾难或损失;吃饭忌吹热饭,认为这样家中粮食会自己飞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禁忌己日渐淡漠。

对鬼神的崇拜

布依族崇拜多神,源于远古,不乏史载。古代布依人认为有一种强大的威力在支配一切(包括祸福生死),把这种威力称之为神。认为: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总之,万物皆有神在支配。

为保平安,求得幸福,就向神供祭,祈求于神。布依人还认为人死灵魂不灭,就成了“鬼”。于是,家鬼、野鬼、凶鬼、大鬼、小鬼…诸多鬼怪潜入人们意识之中。相信鬼神能给人以“预兆”,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忧,猫头鹰、黄鹿叫,都是不祥之兆。

相信生辰八字龙脉风水。故布依族村寨,寨寨立山神、土地庙,寨子内外,有诸多神树、神石、神仙洞。户户立家神、门神、祭灶神。一年四季逢节、疾病、受灾,都要敬神、驱鬼。对鬼神崇拜;至今还存在。

敬神祭鬼方式

布依人信“摩”,敬神驱鬼一般请“摩师”举行。其方式主要有推算查鬼神,叫魂、抹米看蛋、打挂、打保福、看鸡挂、送神、送鬼、找保爷、搭花桥、立指路碑、扫火眼、丢草结等等。布依族地区送神、送鬼名目秀多,耗资巨大,长期束缚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解放后,人民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上述活动逐步减少。

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可免雷击。

正月初一忌扫地,认为会把钱财扫走;初一至初三忌动土;正月十五前不许在房屋周围显眼处晒衣,认为晒衣会招大风;春节忌用桐油点神灯(家神上点的灯),神台上不许放桐油物品。

未出嫁的姑娘死了,不能从正门出殡,不立供位;儿媳不能住楼上;儿媳不与公公同桌吃饭,公公不许进儿媳卧房;已婚妇女忌蹲灶上;祭祀山神,妇女不能参加;开财门或驱鬼后,大门上挂筛子,三天内忌妇人入门。

不许抬冷尸进寨;五十岁以上的人,忌探望同龄病人或死者,怕同归于尽。

布依族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然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一经定亲后,女方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婚前两、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边猪肉,一只公鸡和鸭,一壶水等给女方家,女方家也须杀猪办“嫁女酒”待接亲客人。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后才住夫家。

“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在布依族青年男女中,凡是不会唱浪哨歌的,就很难找到对象。他们兴高采烈浪哨时唱的歌,有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相恋、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种。“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过节赶集的日子里进行,平时是各自在家从事农活或其他事务。浪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家中进行,一种是在寨边或路旁进行,无论什么形式,多半是男子主动到女子的寨上去约会。浪哨时不仅喜欢吹木叶,而且也爱吹姊妹箫。青年男女在一起比歌喉,赛智慧,倾感情,通常要唱个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

盘江一带布依族青年男女在浪哨时有甩糠包的习俗。“糠包”是一种五颜六色内装谷糠的小袋。甩糠包时,女方拿着糠包站成一排,向站在对面十公尺远近的小伙子们甩去。哪个小伙子接到了糠包,就和甩糠包的这个女子结成一对浪哨的伴侣。早就情投意合的男女,女方就有意地专甩给她所喜欢的那个男子。

布依族提亲时,男方要请两个媒人到女家提亲,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媒”。媒人不分性别,大都是亲戚朋友。布依族人认为,为人做媒等于修挢补路,因此都热心奔走而不接受金钱报酬。

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带三至五斤蔗糖。女家不管是否同意开亲,都不能轻易动用这提亲的蔗糖。要等媒人走后,第二天或找个逢场天,将糖托人转还男家。过几天或个把月,男家又托原媒再把此糖带到女家。如此三回五转,最后女家把糖收下,这叫“吃走路糖”。“走路糖”往返次数越多,越表示女儿珍贵。

贵州兴仁一带的布依族在订婚后到结婚前,要举行一次“背八字”仪式,在做“背八字”那天,女家用二尺红蓝色布将写有女儿生辰八字的纸包好,放在神座前,然后由男家选一伶俐儿童到女家去取“八字”。女家要用水泼他,儿童被泼得浑身湿透,引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而这儿童却乘人不备,将“八字”拿到手,女方父母高兴地当众赏他一元二角钱和一斤米,以褒其能干。

紫云一带的布依族结婚时,男家要找一对父母双全且又漂亮的小姑娘与接亲的人一起到女家接亲。当接亲的这对小姑娘到达女方寨门时,人们用早已准备好的粘枣子一坨一坨地向小姑娘头上打去,枣子粘在她们的发辫上来回晃荡,看热闹的人哈哈大笑,小姑娘抱头逃窜。这种习俗,当地人称"打接亲"。

贵州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妇女婚后只在夫家住两三天,不与丈夫同居就回娘家了。这种习俗称“不落夫家”。须过一二年甚至二三年以后经过戴“假壳”后,再开始坐夫家。

“假壳”是一种形似簸箕的女帽,以竹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一般是婚后两三年的妇女才戴这种帽子,并须经过一场斗争。每年的八九月或次年的四月间,男家的母亲嫂嫂或亲戚中的两个女子,携带一只鸡一顶“假壳”帽,悄悄地溜到新娘家里,躲藏起来,乘新娘不备,突然把新娘搂住,强解其发,给戴上“假壳”,如没有解开其发,须改日重戴。新娘被戴上“假壳”以后的两三天内,坐在家里,闭门不出,还要痛哭一场,叫做“哭假壳”。新娘被戴上“假壳”便意味着在娘家生活的结束,到夫家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在与布依族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和厚重的文化传统。下面,我将在本文中分享我的布依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布依

对于初次接触布依族,在算上我自己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找资料和了解布依文化,也顺便了解了一些他们的习俗,比如南川的吉龙节,对于我这个民俗爱好者而言,这个城市绝不可错过。同样,我也在蜀南竹海的成团地接触到了许多布依族人,他们热情好客、朴素善良、心态平和,让我更深地了解和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信仰以及价值观。

在文化上,布依族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等等,其中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的古老文化传统。如在主要民族文化与信仰体系建立之前,布依族就已有了完整的尊神儒教信仰体系。不仅如此,布依族还有较强的音乐文化,他们的音乐除了丰富多彩的歌曲,还包括各种乐器。感受布依文化,自然也感受到了布依人所特有的民族气质,有的沉稳稳重,有的豁达潇洒,有的温柔可人,各有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第四段:学习布依生活

欣赏布依文化的同时,我也重视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布依族的生活节奏很慢,悠闲自在,没有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模式,妻子负责家务,丈夫则劳作养家。他们平静的生活,丰富而有活力,每天有规律的生活,让我深感压力缓解,心情舒畅,同时也是我从布依族身上学到的一大经验。

第五段:赞美布依

回顾我这些日子与布依族的交流,我深深被布依人自然、真实和淳朴的个性所打动。我相信,正是这些特质让布依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尤其在未来布依文化的发展中,我相信这些品性将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结论:

人类的多样性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世界,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很有文化特色的国家,本土文化比外来文化更能给人留下印象和文化体验,布依文化正是其中之一。深入体验和学习布依文化,对我的成长大有益处。通过了解和发掘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等,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开放、更有韧性的人。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六

布依族春节习俗 

春节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表,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地方性差异,主要有玩龙灯、耍狮子、跳地戏、演布依族戏、唱花灯、打毛聿、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对歌等内容,其中,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正月十五这天,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全寨人聚会庆祝,交接保管铜鼓,轮流到谁家,就在这一天进行保管铜鼓的交接仪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团粑”。“过大年”,象征一家和睦团结和春节圆满结束。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七

布依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海南省。作为一个长期以来被较少接触的民族,布依族的语言和文化一直备受关注。布依语作为布依族的母语,对于了解和传承布依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布依语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布依语的魅力和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

首先,学习布依语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为世界上约7000种语言之一,布依语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语义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与汉语相比,布依语的发音更加复杂,有更多的音素和声调,这使得布依语的口语表达更为丰富。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布依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借助于前缀、后缀、重叠等语法手段来丰富语言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布依语,我意识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并对各种不同语言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学习布依语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布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传统的习俗、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丰富多样。布依语是布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布依族人民的文化智慧和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布依语,我了解了布依族人民的民俗、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学习体验让我逐渐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重要动力。

第三,学习布依语让我体会到了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的纽带。通过学习布依语,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能力和魅力。语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布依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布依族人民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是为了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他人。

最后,学习布依语让我领略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兴起,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忘和消亡的危险。学习和传承布依语是保护布依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布依族人民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一代传一代,保留着布依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点。学习布依语不仅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其语言特点,更是为了推动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习布依语,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总而言之,学习和研究布依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体验。通过学习布依语,我不仅仅了解了这一种独特的语言,更对其他不同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人类社会更加丰富多彩。而通过学习布依语,我也更加明白了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八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

1、建筑风俗

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半楼房通常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2、饮食风俗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3、服饰风俗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

4、家庭地位风俗

布依族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男性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族中纠纷,自行调解,无须上诉官府。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再嫁则不能继承。一些地方有“兄终弟及”(俗称“填房”)的婚制。

5、丧葬风俗

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行火葬,不垒坟。清代中叶后才逐渐垒坟、立碑。当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舅家和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的“布摩”(祭师)择定吉日,举办丧事。丧葬仪式繁简程度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

6、婚姻习俗

在布依族,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布依族的人口数为3576752人。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十五夜晚,是布依族男女青年用顺风耳传情的时间,他们在一首情歌中唱道:晚饭过后月亮明,寨前情妹与情郎,手拿顺风耳传情,相互对歌荡夜空。

顺风耳布依语称分达订它的制作与胡琴的琴筒相似,只不过它有两个听筒(也可作对话筒用),由一丝长约40米的棉线相接使用时,双方将听筒拉直,一方口朝筒口讲话或唱歌,另一方的听筒里就会发出比较微弱的声音但仔细听仍能听得清楚。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小伙姑娘们就三五成群地提着顺风耳到寨前去对歌,表达爱慕之情。

关于顺风耳,在布依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良久以前,有个布依姑娘叫妹分,她出生时,因家境贫寒,全家靠卖唱维持生活所以,父母就把她取名叫妹分(布依语,即唱)。

妹分十八岁时,长得如花似玉,还有一副好嗓子,由于她容貌俏,歌声甜,几乎每天都有小伙子来找她浪哨(布依语,即谈情说爱)但她对每个小伙子都说:我父母不让我走远,到古历七月初至古历七月十五晚上,如果谁能制得一个听筒来和我对歌,我就和谁成亲但是,制得的听筒,必须与我相隔几十棵竹竿远。

妹分提的这一条件,很多小伙子都办不到,只好都垂头丧气地走了有两个小伙子却不罢休这两个小伙子一个叫达云,一个叫达订。

达云回到家里,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砍了50多棵竹子连接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扛到妹分家来同妹分对歌但是妹分无法提起竹筒,也无法同达云对歌达云就这样失败了。

却说达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双眼失明的老阿爹正在路旁拉胡琴,达订看着看着……忽然,心中有了办法他连忙回到家里找得半节竹筒,将它锯成两个筒筒然后,把蛇皮蒙在竹筒口,留着另一头另一个竹筒也照此制作然后,又将一丝很长的棉线,接在两个听筒的蛇皮中,古历七月十五晚上,月亮上山丫口一丈多高时,达订提着轻飘飘的听筒来和妹分对歌妹分一提听筒,又轻又巧,赞不绝口,他俩一直唱了一个通宵,后来妹分就和聪明的达订成亲了从此以后,人们就将这听筒取名为分达订(布依语,即顺风耳)。

打那以后,顺风耳就成了布依族小伙和姑娘的传情工具,难怪今天痴情的小伙和姑娘们在一首恋歌中这样唱道:生要连来死要连,不怕爹娘管得严我俩若是难相会,有这分达订(顺风耳)传情。

布依文化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原住民文化的民族,布依族有许多精彩丰富的传统和习俗。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拜访了一些布依族村庄,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和信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美丽而独特的民族。

段落2:布依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歌舞和刺绣。布依族的歌舞十分优美,舞蹈动作独具特色,配乐动听动人。而他们的刺绣则是由女性手工制作的,以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为特点,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此外,布依族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如“鬼魅铜鼓”和“美人鱼”,这些传说丰富了布依族的文化内涵。

段落3:布依族的生活方式

布依族过着质朴自然的生活,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他们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如“奠谷”、“蒸畜肉”等。此外,布依族的村落十分精致,布满了颜色鲜艳的房屋和绿色的植被。与此同时,布依族还非常尊重动植物,不随意伐木砍柴,注重环境保护。这种生活方式给我们教育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段落4:布依族的信仰和宗教

布依族有许多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把节”。这是一个为数不多可以在中国举行的原住民节日,在每年年末的时候举行。火把节是布依族传统的祭祀活动,也是他们对祖先、自然和土地的一种表达。火把节的活动充满了狂欢和热闹的气氛,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段落5:对布依族的思考和反思

了解和尊重布依族文化,并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关注和尊重,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种人类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同时,我们对布依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自身多元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了解和体验布依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思考和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结论:

总之,布依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了解和学习他们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身文化面貌的更加丰富和多元。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护布依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也能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心得体会免费(实用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

    最新闽台心得体会(大全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

    有哪些适合大学生演讲的(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审讯心得体会(大全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

    最新清明节传统教育班会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最新孝亲敬老班会开场白(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2023年中学安全教育班会教案 班会方案安全教育班会方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

    最新分配心得体会(汇总5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

    最新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班会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

    最新教师团队心得体会总结(精选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