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专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意图(通用13篇)

专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意图(通用13篇)

时间: 作者:琴心月 专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意图(通用13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份详细计划。制定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学科的教学计划范例。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刘辉2014.7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线教师反映音乐欣赏课很难上,课时不够,学生又没兴趣。实际上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弊端如:

1、许多教师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缺少音乐本体,而置“音乐”次要地位。教师只顾自己不关注学生,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反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一无所知。

2、老师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迫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忽视学生亲身欣赏的体验与感受。

3、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教师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态度,学生当然也不会感兴趣。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

5、视听设备品质不佳:在现今科技发达,繁荣富裕的社会里,学生到处都可以得到高品质的视听享受。相比之下,学校的设备往往不如家庭设备的品质,再好的音乐在低劣音响的摧残之下,怎么会受人喜爱?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做支撑。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的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其长期积累的知识、观点、趣味等众多因素,在一瞬间以感性方式展现出来的结果。理性认识固然不能代替审美经验,知识判断也不能等同于音乐欣赏,可是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欣赏者全面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欣赏所涉及的内容与目的,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音乐教育界在音乐教学方法上有一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是突出了教学方法的方向性。

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他可以感受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感受暴风骤雨的惊心动魄的力度、速度,更可以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在聆听中不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艺术体验,从而使自己在音响世界中,进入更好的精神境界,成为自主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除需要有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音乐的技能。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预计突破的重点。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聆听,“听”这个词是最重要的,它是靠时间积淀的。受课时的限制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地听,造成欣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唱”会创设出欣赏教学的新天地。唱歌是教化的第一阶段.目前的欣赏教学,据我观察所知道的,大多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目前没有人提过或研究过此问题(创新点),为进一步深化欣赏教学的研究,填补欣赏教学中的美中不足;很有必要做此专题研究,探讨欣赏教学新的思维方法与教学思路,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是无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创新理念、创新课堂、创新方法,是今天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起的历史责任。走自己的路,创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众不同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教学方法研究中,我们看到(仅为一家所言)欣赏教学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的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的最好方法。我们要突破的是一个比较适合教学实际的方法,创新一个“听与唱融合”的新教学方法,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习,没有好的教法与学法;没有灵活而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突破教学中听与唱,不能很好的融合这些实际问题。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教学方法研究中,我们还未发现欣赏教学法有我们提出的听唱融合的方法。我们是首创者,是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究者,可以说:此课题的研究可以称的上“前无古人”的研究。同时会遇到很多难题,会让我们走出困境,更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又适合教师教学的新路“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新型之路。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它可以感受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感受暴风骤雨的惊心动魄的力度、速度,更可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在聆听中不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艺术的体验,从而使自己在音乐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自主的人。(具有审美意识的人,观念的人自己杜撰的想法)。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批评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立意在哪里?有什么?他们有利方面不足在哪里?我要超出他人之处是什么?)。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还能丰富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创造力。音乐培养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感,美化心灵。从国外看,欣赏教学在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文献资料查阅中我们发现:

美国大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运用概念方法进行音乐教育”并且著书《小学的音乐学习--一种概念的方法》音乐概念的形成要求儿童运用音乐思维。因此,有必要自己去发现音乐的内涵是什么。如果教师向儿童展示的是一些预先确定的事实,那么在所教内容与儿童自己从中学到的内容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儿童自己去探索音乐,而他的探索过程又与音乐的基本性质保持一致,就不会有这种距离。《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苏联教育家卡洛夫有五部教学法.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卡巴列夫斯基,强调用音乐学科本身的规律特点来教育学生,他提出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体系,根据不同年级设立了音乐教育大纲,重要内容为音乐的三大支柱就是“歌曲、舞蹈、进行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不同年级音乐的要求。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900年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使音乐回到它的原本性,——律动的节奏,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以身体运动反应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反应紧密结合来进行音乐学习。整个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体态律动。

2、视唱练耳,3、即兴演奏。他认为:“努力训练学生的耳朵之后,我的目标是通过特殊的体操,引发学生自身的节奏感,并使他给这种身体本质的自发性表演以节拍的顺序,声音的节奏要踩出来,或依靠手势来获得;也有必要发现一种能够衡量细微的时值差异的记谱系统,以便对音乐的要求和个人身体的需要同时作出反应。”在实际教学中,这三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听音乐并创造性地即兴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同时,这三部分的教学内容又都有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他的“体态律动”成为世界有名的教学法。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提出“民族音乐教育”。他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应该设计把歌唱的精神教给所有的人,使所有的人掌握音乐知识,把音乐用于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和闲暇活动之中,培养出音乐会的听众。他所关心的是通过音乐形成创造性和丰富的人的生活,并把所有人的音乐扫盲目标作为实现他理想的第一步。为了这个性和丰富的人的生活,并把所有人的音乐扫盲目标作为实现他理想的第一步。为了这个目的,他深入学校、音乐团体进行音乐教育实验,编写独特风格的音乐教材,创立独特的教学方法,并且得到巨大成功。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不但已经在匈牙利官方规定的音乐教育中普遍运用,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强调以歌唱教学为主要内容,认为歌唱教学可以不受学生发展水平和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以优秀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为主要教材,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必须尽快地为全民族所占有;柯达依提出过:“要保护孩子免除没有好的音乐的荒芜。”为课程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他还要运用“首调唱名”、“手势”、节奏---时值音节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

德国人说:“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强调聆听教学法。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元素性》教育思想“根据自然界做一个比喻:原本的音乐、词和动作、演奏——心灵力量所兴起并发展的一切,构成心灵的包括腐殖质的沃土,没有这种营养滋润,我们将走向心灵的荒芜。”还说“在我们这里,唱歌是教化的第一阶段,其他一切都紧接着它,并通过它作为中介、、、、、、所以,我们在一切可以想象到的学科之中,把音乐作为我们教育的基本元素,因为从音乐出发,开拓的均衡的各条道路能通向各个方面伸展。”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句名言:“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东西,能使人身体得到放松,而使精神振奋。”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赋予我们音乐的目的何在?难道不是在严肃的学习和辛勤的工作之后,使我们的心灵为之一爽吗?”音乐对任何人来说:“不仅使身心得到调剂和娱乐,而且文化素质修养也得到提高。”诗人歌德早在《威廉、迈士特的漫游年代》中说过:每一个人每一天必需唱一首歌、看一幅画或朗诵一首诗;这也就是说:别人自己的脑海和心灵被四堵墙局限着,从而导致心灵窒息。

德国奥尔夫(1894~1982)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目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泛流传,并深受教师和儿童的喜爱,五卷本《学校音乐教材》被翻译成几十种不同文字,“奥尔夫乐器”在世界各地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数学内容与方法。

1、节奏训练、律动、歌唱、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使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引导学生体验、探索音乐,开发潜在的音乐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

(一)结合语言的节奏教学。奥尔夫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动力。而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的贡献。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eiemente)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奥尔夫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顺口溜、童谣、诗歌、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两拍或三拍(一个小节)。最初一般是四分、八分和二分音符时值。这些最简单的元素性节奏单元被奥尔夫称作:“节奏基石”。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钢琴录音机磁带头饰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课时。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整听赏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

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着音乐边轻拍节拍边模唱。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近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我在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欣赏。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的顺序引导欣赏。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看听动结合,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合理选用教材丰厚教学形式改善教学评价。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

4.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2/4。

__x|__|__x|__x|。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字、生字或复杂的节奏型。

(3)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诵读歌词。

(4)全班学生再次齐读歌词。

(5)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可让学生创编简单动作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小红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小红帽》伴奏(或教师伴奏)小声地学唱歌曲。

(3)教师用琴指导学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响(学生静听—默唱—轻唱,反复多次),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教学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声跟琴模唱,对八度大跳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态)与状态;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歌曲开始,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歌曲后两句表现小红帽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欢愉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

5.巩固复习。

(1)播放《小红帽》歌曲学习,学生跟唱。

(2)分小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3)学会歌曲以后,学唱唱名。

三、集体创编歌表演。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情绪转换,进行创编,动作可由歌词提示,也可参照动画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学生小组表演创编成果。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及时指导,多鼓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红帽》,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还能够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创编出更好的表演。

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音乐欣赏确实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种情形,每当让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学生大多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甚至会说,这首曲子一点儿也不好听,还不如放几首流行歌曲来劲呢。基于这一点,本人浅谈一下在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1.初步感知阶段要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阶段以“官能欣赏为主”,它是音乐欣赏的初级过程。让学生在经过引导的情感中能体会作品的意境,就更易产生情景感应效果。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决定。设想教师能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讲解,客观上就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

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会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想学爱学并会学。

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例如在讲授欣赏课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奸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2.情感体验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之长处在于传情,但这种传情不象文学作品和绘画那样能产生直观和具体形象。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

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是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曲调像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启发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有的学生说:“此时我好像看见乌云密布、在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几十个船夫万众一心与惊涛骇浪搏斗着。”有的学生说:“我好像听到了一段舒展开阔的歌声,船夫们在艰难的斗争中看见了胜利的曙光。”有的学生说:“随着保卫黄河的歌声,我仿佛看到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看,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学生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想象也不断地升华。这些既有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但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

3.理解提高阶段要重体验式,轻讲解式这个阶段是对作品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也是音乐审美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设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一、激发兴趣是欣赏的首要条件。

在音乐课堂中,听是接受音乐的必经途径,而学生对单一的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欣赏圣桑的《天鹅》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如茵的草地,欣赏那从湖而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大鹅以高资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消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优闲。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公主期待着王子的到来。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大丰富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听赏”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发展听觉的重要性。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活动也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听赏中可以运用提问法、对比法和视听结合法去引导学生。

1、提问法。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

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质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释疑。做到这点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学生的提问是他们的思维过后汲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如有学生问:你们能听出乐曲的节拍吗?”、“书中写出乐曲的演奏形式是小号独奏,为什么同时还有其他乐器在演奏,到底怎样的演奏形式叫独奏呢?学生的问题往往比教师的更精彩,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

2、视听结合法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及理解,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速度、节奏等要素处理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地运用视频、vcd视听工具则能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这样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多感官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深入。

l、唱”的参与。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映,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教师通过自己范唱、弹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唱主旋律。在唱的过程中,主题旋律己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之中了。所以,当再次欣赏作品时他们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乐曲中的主旋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紧张激烈,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弦,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者哼唱。唱主题及片段可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

2、“想”的参与。

艺术是没有定式的,尤其是音乐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发表不同见解。

“想”的参与就是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创造也会不尽相同加。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教师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根据乐曲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名。听后,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为乐曲配上了:《月光曲》、《静》、《催眠曲》《清风》《夜晚的情侣》等极富想象力的曲名。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人、审美判断力而且能使他们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更美好的享受。

3、“动”的参与。

情动于中而行了言,言之小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达尔克泽兹在教育心理学方面认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音乐的节奏,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听赏和多感官参与这两个环节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效地45分钟内,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成了音乐的主人。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上好课外阅读欣赏课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阅读打下基础……“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上好阅读欣赏课呢?以下本人就参加课题实验以来的实践,谈几点。

1、读物的选择。

要选择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至少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定下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比如,可以参考《儿童的文学世界》一书,也可以是一些学生兴趣较浓的课外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了,储备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经胜人一筹了。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阅读欣赏课离不开一定的阅读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美丽的图,可以是动听的音乐,可以是效果好的音画结合,也可以是纯粹的语言,动作感染。但不管是何种方法,都要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从旁观者的身份进入主人翁的角色。阅读是读别人的东西,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会欣赏,却是把别人的东西融入自己思想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当然自主不等于放任,提倡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和发现,绝对不是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文本解读。尽管“哈姆雷特”可以解读出“一千个”形象特征,但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绝不是“罗密欧”.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机地引导。虽然有时会打破教学常规,显得有点乱,但只要学生能全身心投入,他们就能从中得到提高。阅读欣赏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自己找到美的感受,获得愉快的体验。别人永远无法代替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才会使书卷的文采精华融化到他们的血液中去。当然,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其实,讲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提高。阅读欣赏课的精华就在于它给了学生自由地想、痛快地讲的机会。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对作品感受、理解的过程,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感受作品的魅力。教师要学生朗读的最好是那些形象性、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尤其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诗文,优美深刻的句段。阅读欣赏课上的朗读,可以是个人读,也可以是齐读。要让学生读出美感、读出情感来。

6、教师小结。

每节阅读欣赏课结束前,教师要作适当的小结。这一点做得好可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对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加以肯定,对学生在讨论和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要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示范和讲评的过程。教师的小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说了什么和怎样说的评判上,更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供学生参考、琢磨。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小结,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增强信心。

阅读欣赏课应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尝试着探索语文阅读欣赏课的开展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自然阅读的状态,品读、领悟、欣赏、探索、创造,自主地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希望阅读欣赏课能走出一条创新的、恒久的路来,让我们的学生用美的心灵寻找飞翔的翅膀,在语文的天地中翱翔得更稳健更宽广。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台上激情地说,台下茫然……这样的欣赏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反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策略教学以及在策略教学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概念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教学。

二、策略指导下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动一动,画一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使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3、哼一哼,唱一唱。

哼唱主题演奏曲调: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小步舞曲》这首优美曲调。巴赫运用钢琴独奏的形式,主题鲜明简单,该曲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学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唱一唱。《小步舞曲》的合唱版,其优美的歌词再配上曲调使旋律更加动人。

4、读一读,拍一拍。

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三、运用欣赏教学策略的要求与注意点。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2、制定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

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切勿整节课枯坐干听。

3、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4、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

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5、欣赏曲目广泛性。

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参考文献】。

5.《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

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新课教学:

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

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

播放课件:5种动物

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

生:……

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

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课件:3种乐器

生:……

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2、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

3、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愉快情绪。

小猫、小鸭和小白兔的玩具。

1、在《我上在《我上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拍着小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去吧!”

2、教师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儿园》。

老师:“今天,小白兔又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我们听听它在唱什么歌?”“你们听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吗?”

3、出示小鸭、小猫,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

老师:“小鸭、小猫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拍着小手高高兴兴的让小鸭和小猫进教室。

4、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逐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作小鱼游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游来了呀?”、“它爱在哪儿游呢?”,幼儿回答后,放入背景图中。

(2)教师作小鸟飞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飞来了呀?”、“谁知道它应该放在哪儿?”,说着放入背景图中。

(3)出示“小朋友”图片。

老师:“小朋友爱上哪儿呢?为什么?”

5、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领唱,幼儿跟唱。

(2)重难点句教唱,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党员心得体会感悟(汇总14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党性修养、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反思和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党员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党员心得体会的案例。

    优质医院回访工作总结大全(15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提升自我能力和能力素质的一种必要手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考。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延伸医疗服

    优秀第一专题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对策的有效途径。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七一专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它在

    实用办公软件正版化自查报告(案例14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己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阅读下面的自查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查报告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优质热爱祖国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记录,也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优质家风的体会和感悟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思考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方式。引言:红色家风是中

    精选新闻播报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新闻是人们获取

    热门高中数学教案详案(案例13篇)

    高中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和参考。高中教案范文的研究和借鉴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实用党员自我检视材料(案例16篇)

    范文范本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模仿和随笔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党员,即政党成

    最优文明先行心得体会及感悟(案例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示例文本一】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