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实用7篇)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实用7篇)

时间: 作者:文轩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实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一

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已经学完了,说起这单元的内容,可以用千变万化这个词来形容。简便计算,目的在于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正是应该使其简单化的定律,却变成了同学们为之头疼的难题。

在以往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同学存在,他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辨不清,往往在做题时混在一起使用。比如88×125,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把88分成80+8,接下来就采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11,那就必须用乘法结合律,而他们明明分成和的形式,反倒用乘法结合律去做。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难的题,却把同学们绕得晕头转向。我时常在想,是他们没有彻底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吗?如若这样,还得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除此以外,千变万化的题型,也让刚刚接触这些定律的孩子们张冠李戴,或许是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定律,或许是还没有找到做题的`窍门,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

这部分的学习纵然是复杂的,但复杂中也会有规律可循,正如25×4、125×8,诸如这类能够凑整的数相乘或相加,正好运用到定律当中去,只要有25、125的出现,就去找它们的伙伴4和8,如此就能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我们学习这些定律,不但要掌握基本变化形式,更要灵活运用,还需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二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学上要多设计应用减法性质的练习题及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三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节计算课,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之后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征,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加凑整;小数减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减凑整。这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我抓住学生有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对三个整数算式进行数字观察,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我趁机询问,这用到了整数的什么规律?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一个接一个补充地更加完整。

顺着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六一节前夕,东东准备买四样食品各1份,价钱分别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问东东一共应付多少元?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提出了3个问题: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请你计算,你会算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动脑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明显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的那个组算得又对又快。由于观察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归纳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教学例二,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四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五

第61至6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1至5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交流、认真倾听的习惯。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正确计算。

学生猜测,取名字。(板书其中的一些猜测)

你能否找一些实际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可以用数字举例,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

那找一个例子说明刚才的结论错误的呢?

你们找到反而的例子了吗?你们没找到,老师也没找到,那么我们到书上找找答案。

自学书本第61。、62页。

说说你们自学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等式怎么填?

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

在乘法结合律中,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你能不能用一句两句话概括一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试一试。

(学生自己练习,请两个学生板演)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思考各题分别用了什么规律。

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算一算。

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算得快,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用不同算式求出苹果

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2想想做做的第4题。

作为一节探索数学的规律课,对于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会运用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让学生自己根据加法结合和交换律来寻找乘法运算定律,通过验证猜想得到并发现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从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教师真正在教学设计中把探索权力放给了学生,学生列举算式例子空间很大,发现验证了这两个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参谋与协助者,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在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三种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领悟各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在交流探索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力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

六年级数学利息问题教学反思篇七

问题一:没有对计算结果及时约分,导致出现异分母分数相加

问题二:虽然及时对结果进行了约分,但对2/1=2的观念却很淡薄

在讲评作业时,出示12/7+1/5+2/7+1/5集体进行计算,并重点强调:中间计算结果也要及时进行约分。对于“2/1”这样的假分数应化成整数“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已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合作交流找到规律,使学生解决问题。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是学生经常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中,举了大部分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简便方法,让学生看明白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找到了题目的简便方法。

2、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运算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让小组内的同学举例子,看哪些分数加减法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在在学生试做题时,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在最后让四人小组为单位编算式时,让各位学生自主编题,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体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展示算式的过程中,又是展示学生解题方法的过程。

3、但是始终一些题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如:5/8-(5/8-1/2)

5/9-3/7+4/9-4/7

17/8-(1/8+3/10)

如何去掉小括号,如何正确的处理加减号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到简便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