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用6篇)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用6篇)

时间: 作者:LZ文人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一

__整合前几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突出__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其中形成的创业与奉献的精神、质量与效益的意识、竞争与创新的理念,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__职业学院的发展,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校园文化进行理性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加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育人和教学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综合竞争能力,加快实现学院创办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__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厚重的人文修养培育为内涵,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基本原则: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全员参与与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规划出新颖、合理、实用的校园布局。整章程》,学校实施“顶层设计与主体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努力推进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贤达参与学校事务。组建由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的学术、咨询、评审、监督等非行政组织,参与学校工作的咨询、评议、监督、评审、决策,进而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主体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校活力,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严格实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两个清单管理,理顺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之间的关系,营造向上、向善的育人氛围。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二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文化的精品,是亚文化的典型代表。《辞海》把“文化”界定为“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话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

每一文化都能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亚文化的价值观因素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和事业抱负。

顾明远先生把学校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建设学校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校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把外部优秀的人才充实师生团队,还可以使校内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学校办学成果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时代,人们在关注人才的一般规律(如学历、能力等)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文化内涵、道德素养。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的品牌是由学校文化创造的,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生产力。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质

1.学校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学校文化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创新学校文化,优先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学校文化不能仅仅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学校文化要超越现实,走在社会前面,要站在时代的潮头,让潮头跟着咱们走。“教育要看十年后”,不能仅仅从培养学生十年后走向社会这个层面来思考问题,而是要从十年后的文化发展的前瞻性角度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引领十年后的文化发展。

学校文化是为学生理想服务的,学生理想是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能够由其他东西能代表的。要预测国家、国际未来感兴趣的是什么?进而塑造为学生理想服务的先进的学校文化。

东北师大附中在校训“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的基础上,在十年前,又提出了“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指导思想,重朔了以“坚持理性、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的学校精神。新时期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心得体会)促进发展”的文化管理。从先进性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学校的“质量、特色、品牌”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党的基层组织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学校党委提出了新时期以“形象先进、行为模范、行动科学”作为党建工作总要求,全面实施“五个工程”,既:“学习工程、领袖工程、基地工程、未来工程、模范工程”,为附中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党委组织开展学校读书节活动,每学期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一本书,开展一次专题读书报告会。努力营造学习型党组织氛围,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2.学校文化建设的人本性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发展为本,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促进师生员工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关键,凡是和人有关的事物,都要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文关怀,最大程度地为人服务。

学校文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摇篮。每个学生、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孩子来到学校、在学校中,都有“不同而同”的理想,都有着“同而不同”的成长需求。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在适应每一个孩子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给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的个性需求,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要站在大文化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指向人本。

中国古代就有“揠苗助长”的教育寓言,对当今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启发的。

我们现在都喜欢绿色食品,不喜欢吃有化肥含量高的。教育亦是如此,如今的学生高分低能的还大有人在。教育就像多年耕种而且反复施肥的土地越来越贫瘠,培养的人才越来越脆弱。没有节制管教、灌输等于施肥。

3.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性

道可道,非常道。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性,是创新学校文化管理的关键。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形式,通过有效的方式,可以使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学习与生存能力内化为人的个体之中,使人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的成员。

学校是培养未来人的,他们能够适应未来需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人本理念下的管理中有一个难以启齿却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即严格管理。本人认为严格管理是学校文化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是国内国外,历史、现代还是当代的名校,无一不是以管理严格,育人高端为主旨。学校不同于家庭,家庭强调子女要有教养,没有教养就会成为笑柄,古时更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家长、社会是欢迎理性的严格管理的。严格管理不是简单的人为管教、训导实现教育的目的,它体现了制度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严格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

一个文化性的制度建设,可以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的工作最需要专心致志,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这是学校文化建设追求静致的重要方面。

二、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目标追求

文化是价值体系指导下的行为系统,是人类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学校文化是决定师生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学校的“质量、特色、品牌”是学校文化的产品,是学校文化的广告。

1.引领学生的目标追求

在多元化的社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多样的选择。要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保证每一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得到最大发展。学校文化要培养学生的“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高远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更要有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的理想。

学校文化要引领学生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我国传统的教育形式就是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教师也在想尽各种手段让学生接受、掌握这些知识,进而达到短期记忆、唯成绩至上的教育目的。其实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的改变,这些知识变得没有任何用途。即便是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这种模式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新课程中的探究、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提供了很多机会。深圳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的结论:新课程实施后,哪个学校研究性学习搞得好,哪个学校的高考成绩就好。表面上是描述了高考现象,本质上揭示了很深刻的道理。

东北师大附中提倡的“自觉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他我管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逆境中面对困难能够战胜自己,能够和谐、合作。教育要先扎根,后发芽,再成长,美丽的花、智慧的果,奇异的材。就看你创造了什么环境,你的文化建构有多深厚。

2.引领教师的目标追求

学校的教育是使启蒙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校文化的熏陶下,知性得到不断进步,使之成人成才。知性是放弃了幸福的不成熟,面对未来挑战的变化。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未知冲突和不确定性,人在发展中也不断地曾加了焦虑和烦躁。如何让学生在成长中保持成功的快乐、生活的喜悦,是学校、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的目的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应对学生的成长需求。

当今高考指挥棒下的教师成长,大多陷入了功利与利益的泥潭,使得教师应有的值得社会尊重的师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了学校、教师的师德危机,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危机。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改造是当下的`关键,教师发展的关键是师德,而非专业化。

新时期的教师要摆脱传统与世俗的羁绊,拓宽教育事业、追求教育真谛、承担教育责任、投身教育实践。东北师大附中的老校长陈元辉要求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思想家不一定是教育家,教育家一定是思想家。

三、学校文化建设视野下的的关键要素

学校的质量、特色都是为品牌服务的,质量是成果化的,特色是标志性和创新性的。学校文化的规律演绎着学校品牌精神,使学校品牌在社会上摆脱一般属性层面的竞争并有效建立学校品牌的核心价值。离开学校文化的“质量、特色、品牌都是空洞的”。办学特色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的。因而,研究办学特色就要认真研究特色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包括学校独特的课程与各种教育活动的体系、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以及与众不同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没有办学模式这一载体,办学特色永远只能成为空洞的口号。品牌是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也是学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品牌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信心,获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就为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为此,学校千万不能低估学校品牌的意义。

1.“质量、特色、品牌”的继承观

学校文化一方面是以校长为核心的精神传承,没有继承的学校文化就是没有

张力就不能受压抑.

没有继承的学校文化不是最美的学校文化。质量不是喜新厌旧,特色不是昙花一现,品牌不是花瓶。学校文化的构建要科学理性、和谐包容。扎根传统,绽放新枝,传统与现代的美妙结合才是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

2.“质量、特色、品牌”的管理观

“质量、特色、品牌”的提升既要有物质的力量,也要有人的力量,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力量。文化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管理应该让每一个人在管理下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的同时,还要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让每一个人都能心情舒畅,实现自我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理性与执行力。

3.“质量、特色、品牌”的中华观

我们有的教育管理者,每每出国都会带回来一大堆所谓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常常试图改造学校,殊不知,这些改造往往会伤及学校发展的根基。核心问题是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根基上,夸大国际视野是教育脱离实事求是、游离育人根本的短视行为。中华民族有着璀璨的文化,辉煌的过去与理想的未来,我们现在最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人才,中学是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甚至看不到创新人才的成果,只能看到创新人才的雏形和趋势,还需要中学后教育能够给创新型人才更大的机会和空间。我们也要培养认同国家和效忠精神的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才符合当下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学校是文化的缩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的一切元素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元素的先进性、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先进性。人才的培养需要自上而下的智慧,国家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紧密相连,国家的育人文化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不断地改善各个教育环境中的文化,使得我们越来越看到培养民族英才的美好希望。

其实我们很难从定义的角度去理解学校文化,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上位的概念,一个概念,层次越高越具有普遍意义,越具有广泛的混沌性,但教育的本质永远应该是清晰的。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三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

3、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4、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美化、净化、亮化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优质化。

三、基本内容

(一)精神文化:

围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育人理念,坚持“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的教育理念,强化“为成功人生而奋斗”的校训教育,形成“快乐地学习、充实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良好校风。要求教师树立“敬业、精业、创业”的教风,形成“勤学、乐学、会学”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把五小办成小而精致、富有特色的学校。

1、负责人: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2、时间:贯穿于每学期的具体活动时间

3、实施措施: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班集体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正气上升,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3)出色的日常表现。学生在礼仪、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现成绩优异。

(4)丰富的班级活动。开展建设班级品牌、富有创新性的班队活动。班级品牌,也就是班级特色,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同时在树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

(二)制度文化

1、负责人:校长

2、时间:--年2月

3、实施措施:在学校现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予以修订和完善。要体现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操作,通过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使制度为师生所认可和践行。学校在拟定各项规章制度后,经过教师讨论修订后汇编成册予以执行。

(三)课程文化

1、负责人:教导主任

2、时间:长期

3、实施措施: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及活动的开展,注重在学科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探索、形成体现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发挥良好的作用,重视环境文化开发,体现学校文化特征,突出环境育人功能。

(四)师生文化

1、教师文化:

(1)负责人:工会主席

(2)时间:--年2月及长期

(3)实施措施:教师服装要整洁、大方、庄重、态度要和蔼可亲,经历充沛,举止适度;当学生向教师行礼问好时,教师要微笑致意,并同时说“你好”;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搭建教师全面成长的活动平台;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活动。

2、学生文化:

(1)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年2月及长期

(3)实施措施:根据《五小一日常规》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成立小记者、文学社等学生社团;成立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学生活动阵地;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正常化;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学生文化气息。

3、师生德育阵地。

(1)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长期

(3)实施措施:规范升国旗程序,搭建师生形象展示平台,莲山课件通过升国旗展示师生形象,把我们优秀的教师展示给同学,把名学生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升国旗作为师生德育阵地的作用,激发爱国情怀,陶冶师生情操,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五)物质文化:

1、外部环境:

(1)负责人:总务主任

(2)时间:--年2月

(3)实施措施:

一是处室标志清晰美观。多媒体室、电脑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学校规模虽小,处室齐全。

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教室,进入楼梯看到提醒牌、教育牌。如:“桃李春风你追我赶树新风,天真烂漫欢声笑语展风采。”、“上下楼梯请勿拥挤”等。走廊文化让墙壁说话,教学楼走廊张挂名人名言等标语,校园张贴《小学生必背古诗》、《教师行为十不准》、《今天你做到了吗?》、《教师风采》等,校园墙壁体育运动图标。教师办公室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格言》等。

三是校园净化、美化突出。校园干净、整洁,师生卫生习惯好,在这两个学期教育局对学校开学初工作检查中我校校园环境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四是校园广播音乐铃声,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学校环境。不同节日,播放不同的音乐铃声。

2、班级阵地:

(1)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年2月

(3)实施措施:提倡班级自主管理,特色自主打造,教室环境的布置实现“美化”。后面专栏由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自己排版、策划,做到图文并茂,经常更换;前面黑板上方张贴班训、国旗等,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育人;黑板一侧张贴课程表、值日小组、一日常规等;扫除工具定点存放。

3、功能室文化:

(1)具体负责:教导主任

(2)时间:--年2月

(3)实施措施:结合各功能室特点,布置好主题鲜明的大、相关励志名言;规划好制度;各负责人要各负其责,精心管理,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

成员:校委会成员班主任、音体美教师

2、制定方案、分步推进

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各班级拟定出文化建设方案报学校批准后,抓好落实。

3、以多元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而且对他们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十分有益。所以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

(1)古诗词考级活动。共分8级:1级为背诵1-20首古诗;2级为背诵1-40首;3级为背诵1-60首;4级为背诵1-70首古诗和《三经》选篇;5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经》选篇;6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经》选篇、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7级为背诵规定的15首宋词;8级为背诵规定的15篇古文。考核分基本考核和跨级考核。基本考核为每一年级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考核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11周,补测为13周,合格率达50%以上。跨级考核定于第二学期的11周,13周基本考核达通过绿为100%。1-4级,7-8级为面试形式,5-6级为笔试形式考核达到80分为过关。通过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古诗文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还使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2)开展读书活动。图书室于每天中午开放,学生借书热情高,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开阔学习视野,充分发挥图书教育功能,同时也让书香工程真正的“香”起来。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校校园生活充满着文化气氛,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不断提高。

4、强化督导、凝练文化

充分利用制度管理文化建设。班级评比、学生评比。定期更换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研讨会,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使学校不辜负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四

为了使我校能在教育浪潮中彰显个性,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学校紧紧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坚持特色立校,谋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结合姜堰市教育局、体育局提倡发展“校园小足球”运动的契机,创建我校“校园小足球”特色,现制定此实施方案。

组长:xx

副组长:xx

常务副组长:xx

成员:xx各体育教师及各班主任

(一)训练时间: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各班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安排表)

(二)活动组织实施

1、定期对所有体育教师进行足球知识校本培训,适当聘请体育局相关教练进行专题讲座、相关竞技技能的辅导。

2、分段在全校推广普及小足球运动。一二年级以观摩、基本功练习(带球跑、原地传接球等)为主;三四年级以熟悉球性、3―5人一组面对面的传接球练习、直线带球射门、绕标志物射门、指导员传球接球后射门、踢点球、了解足球的相关知识为主;五六年级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以行进间的传接球练习、运球过人技术的练习、配合进行班级足球比赛为主。

3、以班级为单位,班班成立足球队,学校成立足球队(五六年级为主),男女生人数不少于8人。班级足球队,利用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校足球队,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训练。

4、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班级联赛。一至四年级展示为主,在展示过程中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五六年级以比赛为主。

5、积极组织参加校级联赛、市级比赛等大规模的小足球竞技活动。

6、逐步改善学校足球场地,配备符合要求的球门、运动装备等。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师资培训、外出活动等。

1、足球指导员的科学合理组织安排是开展好校园足球活动的前提,需要精心准备。每次活动内容可结合场地、时间等灵活自主科学安排掌握。

2、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当日活动的内容、要求,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3、足球指导员指导很辛苦,要用鼓励的语言,切忌急功近利,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4、组织比赛是最好的训练手段,有效的组织是关键,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法宝,尊重理解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1、将校园足球特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2、校园足球专项活动经费列入每年学校预算。

3、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列入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4、校园足球相关指导工作列入绩效考核。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五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本学期,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营造具有我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队员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大队部将结合少先队课题《小学阶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探索》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建温馨家园、炫团队风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一)围绕一种精神(班训):用简明扼要、哲意隽永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如:“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

(二)建立两种制度:

1.辅导员有民主、平等、开放,身体力行的《辅导公约》,在班级明显位置张贴。

2.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

(三)开展两种活动:

1.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活动

(2)争章园地、学习园地、生物角、卫生角、图书角等的布置;

(4)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或兴趣小组作品,

2.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

(2)开展自主自动的雏鹰争章活动;

(3)有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发挥作用;

(4)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

(5)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形成一个档案:

累积“班级成长的故事”,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可以记录个别学生在某一个班级活动后的体会,也可以记录班级轶事,最终形成《班级成长记录档案》。

第一阶段:讨论班名、班训、《辅导公约》、《班级公约》,并将公约布置上墙(3月份)

第二阶段:开展班徽设计、中队主题会方案设计、进行班级各项静态文化氛围布置(4月份)

注:其余活动按照常规进行,同时积累“班级成长故事”。

1、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

2、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好,班级日常管理较好;

3、班级学生读书气氛浓;

4、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有教育义意,深受学生喜欢。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六

一、背景

古城小学地处庐阳区三十岗乡,因临近三国古遗址而得名古城,学校原校址在三国古遗址内,,因教育布局调整需要,将校址迁至现在的陈龙村。,在区教育局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投入下,新建了一栋综合楼,改建了教学楼,建成了塑胶跑道和篮球场,配备了标准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一系列专用教室,在硬件上已达到了城市化标准。学校改建以来,校领导积极谋划,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需不断去开拓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建立以三国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我校地处三国古遗址边,距离新建的三国古遗址公园仅一公里,三国古遗址史称三国“合肥新城”。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队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于此。曹魏视其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御吴、蜀(主要是东吴)的“桥头堡”。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动工,到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孙吴曾于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进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胜利。直至公元280年,吴乌程候、暴君孙皓被西晋大将王睿活捉,宣告三国时代终结,南北军事对抗局面终于结束,“合肥新城”所肩负的战时指挥中心的历史任务也随之完成。被《三国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是一座固若金汤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历史。它存在的`50年,是可歌可泣、流光溢彩的50年。

三国遗址对于当地的影响颇大,而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农村学校进行城市化演变的现在,将三国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相结合,让三国文化进入校园,让三国文化服务教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落实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要求。继续推进“捆绑”机制,结合学校所处的区域特点,将学校教育与三国文化相结合,以附近的三国遗址公园所承载的三国文化为突破口,提炼三国、《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元素。坚持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坚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突出学校的区域特色和育人功能;坚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生个性,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将“三国文化”纳入学校建设中,早日实现“以人文本,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学生素质优良,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小学”的办学目标。

三、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三国文化为切入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彰显学生的个性。将三国文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环境文化。将三国文化与育人体制相结合,形成学校独特的思想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

(一)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从小要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能力目标:通过三国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大胆新颖的创造能力、灵活机智的思维能力、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行为目标:以三国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为着眼点,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以学生带动家庭,进而带动社区,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三国文化的内涵

三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影响深远,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国英雄一直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一)英雄文化——三国文化的主旋律

三国是一个豪杰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汉末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在华夏大地四面八方展开,社会各阶层整个被卷入大动荡、大改组浪潮之中,“名豪大侠,飘扬云会,万里相赴”。金戈铁马,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将曹操、邓艾、钟会,刘备、孙权、诸葛亮以及周瑜、鲁肃、关羽、赵云等等众多英雄风流人物,从各个社会基层角落汇集到历史舞台中心,他们或以文治武功割据为王,或以智术谋略运筹帷幄,或以超绝武艺纵横驰骋,或以忠肝义胆为主献身,或以卓尔不群为人仰慕,其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都以“英雄”的风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组组鲜明而难忘的人物群雕。从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蔚为观的三国英雄群体。他们也各自以其非凡文文韬武略谱写那一时代雄浑悲壮的英雄史诗,并成为千秋流传的不朽人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