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通用6篇)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通用6篇)

时间: 作者:雅蕊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一

为期一周的实训即将结束,通过这次的实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要学的更多。本次实训的项目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任务是用户模块的程序设计。从程序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设计到编写、调试、修改、完善、到最后的实训报告,每个人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自己的任务并努力地去完善它。

实训的第一天接到任务时我们都觉得有点难度,很有挑战性,毕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系统、完善、功能相对较齐全的管理系统,即使是用户模块也可以完成各种操作,如对用户的查询、添加.删除以及修改等。因此程序编写也十分复杂,工作量较大,编写一定要认真。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使程序出现大的漏洞。而我们只是学了点简单的vb程序编写,没有尝试过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完善的系统。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倍感压力、更加的团结协作,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出现了错误,我们的程序在编写上存在一些漏洞,导致调试时不能正常运行,后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的调整,终于可以完美的运行,这里也耽误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导致了我们在项目调试上速度不够快。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认识了一位新的老师,他们对我们亲切认真负责,很有耐心地对我们进行讲解并指导我们解决遇到的难题。老师们交会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技巧。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要想全面完整地完成一个模块,首先要进行程序的设计,全面分析会用到的东西以及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理清思绪、写出大致的要点后再上机编写程序以及操作。否则像一开始的我们马上上机编写、想到什么就补什么,不仅浪费时间也乱了之前写好的一些程序。系统分析越准确,设计的系统越精确,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修改、维护工作。当然做好做对一个项目固然重要,同时美观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参观者的角度还是自己看的角度都很重要。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还是比较成功的。最后出来的系统,很有成就感,这是我一步步设计、一步步完善、辛苦付出后得到的成果。无论是团队合作这方面还是个人动手这方面,我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然实训不仅使我们学到了知识,也帮助我们缩小了实践和理论的差距,通过这次实训让我们更深一步的对vb这门课程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渴望,同时对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学的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二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目标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

作者:朱军领作者单位:中牟县职业中专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xx“”(6)分类号:g71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三

学习总结: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学习中还是学到了很多系统性的知识。学会如何从词、句、篇一级一级地向上扩展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要熟悉单词的词性、词义、僻义及固定搭配等。了解了句子的每一个成分、结构和功能。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衔接是否得当,句子是否有语病,要认真考虑每一个句子在文章中出现的目的及意义,更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避免连续一长串的简单句出现,要把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合理使用。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也要不断积累语法知识,在写作时要避免语法错误,尽量使用高级一点的词汇。要避免形成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这种定向思维,要尽量用英语去想,再用英语表达出来。平常也要多做阅读练习,多看点外语书籍,多动脑,勤笔记,积累一些有价值的英语片段、经典句式、惯用短语等,从多方面来丰富自己的英语语言素材。平时要多动笔写作,熟能生巧,以此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或意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加强点趣味性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点评: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四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艺术类信息素养

论文摘要:实施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概述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基本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院计算机课程设置采用三层次原则,即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公共课必修课程;从第二学年起开设计算机小公共课程按学科进行分类和分层教学,例如《非线性编辑》在我院不同系均有开设;以必修课、院级选修课不同形式开设《计算机音乐技术》、《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作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广度,涵盖更多的计算机领域,同时考虑作为其它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先导课程,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针对计算机中的常用编码,多媒体技术,二进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专业应具有不同的培养类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学生受集训、排练、文艺活动的影响,课后时间相对紧张,要求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在课堂内被消化并相对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院自20开始组织学生参加cct考试以来,由于首次参加规范考试的陌生性,加之教师、教材、大纲、备考辅导等方面准备不足,因而初考结果不尽理想,总结前几届考试组织及教学复习指导的正反经验,以级本科学生为主参加cct考试成绩获得显著提高,及格率较上届提高了48个百分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cct考试成绩总体逐年呈上升趋势,部分院系本科学生的cct过级率已达到了96%-98%。以下就该门课程教学结合cct考试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具体安排,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部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考试大纲,讲授教学内容时强调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避免简单性,由于教学内容涵盖范围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实际什么都没学会;讲授内容应有侧重点,根据不同专业,求同存异;坚持系统性和动态性,由于计算机知识不断发展,后续课程知识点可能需要调整。这就要求后续课程知识点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必须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不断迭代优化。

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初步、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时数为72课时(即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36学时)。

(二)强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学生开展。为了促进学生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师生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的。

本课程教学(讲授,实验)过程均在实验室完成,通过投影教学,学生实践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能力,强调自力,思路创新,应用为本”的原则,从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始,做足课堂100分钟有限时间的“文章”,教师“精”于引导,学生“勤”于实践。学生有事可“做”,自然兴趣注意便会由“负”转“正”,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效果因此大为好转。同时集中所有软硬件资源,力争在有限学时内实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针对性教学。

(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由任课教师自行开发软件、并配套建立的各类客观试题,无纸化民、汉界面实践训练试题,任课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指导教学,行课答疑,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些基础性积累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产生了十分具体的教学效率。

(四)建立教学反馈系统,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时,更应重视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本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等基本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师在授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学生意见、形成常见问题、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例如:我们分别对本科一年级的开课班级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一次网上调查,可以看到学生上大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占到42%,课堂希望有更多师生互动,例如问答,同学讨论,报告等占到36%,建议增加团队合作课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51%,喜欢比较简单而且要求明确的实验题目占到76%,对于本学期所完成的实验练习中,觉得练习的难易程度还可以占到84%,认为该门课程实用占到81%,认为该门课程实用,喜欢学占到60%,认为教材中网络和windowsxp章节需要修改和补充占到34%,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能够认可,同时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结束语

针对艺术类学生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个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还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因此,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晓强,祝恩,柳靖,何鸿君.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8):1.

[2]孙占锋,李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9.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五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差异、学生学习的惰性以及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构成了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主要困境, 以下就是。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具有必要的前瞻性,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该课程本身的属性——“基础”,导致了本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基本的基础内容的讲授,这就构成了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难点以及矛盾。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偏重前瞻性的内容,则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偏重基础性的内容,则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惰性以及烦躁厌学的态度;如若课时平均分配则会由于课时的限制导致“两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提出了“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法,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其他的教学手段为辅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一,“多元”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一种应付教学改革的口号与手段。第二,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多元”的教学模式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热情。

基于目前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探讨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以及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教学以及学习环境、设定的具体的场景以及教学、学习内容。协作: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由书本内容、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中心,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策划者,起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在大脑中重新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积极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篇六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席爱平

摘要: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效率;能力

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一到计算机课程上机时间,大多数学生就会马上登录腾讯qq或者玩游戏、看电影。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的一般做法是关掉网络,但是有些学生就会开启单机游戏并专注游戏。虽然有些学生最初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但是,在其他学生玩游戏、qq聊天等负面影响下,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逐渐发生变化,导致他们无法学到真本领。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开展实用的计算机培训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一门较为实用的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进行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为配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可以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兴趣培训活动:汉字录入培训,网页的制作、计算机语言的提高培训等。

2.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如今,学生上网需要正确引导,不然的话,不仅不能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反而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影响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理性上网,理性就是要有理智,作为高职计算机教师,教会学生理性上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生理性上网就是教会学生上网时,要注意掌握时间,要注意分清主次,特别注意内容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健康地上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手脑并用,小组合作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让学生自主开发、自主领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学生的手脑并用

计算机课程图文并茂,但操作较复杂,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他们貌似听懂了,但是,到学生实际操作时便一塌糊涂,有些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自己动手,到实际操作时一般很难做到正确、全面,因为他们只接受了部分知识。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实际,以学生手脑并用为基调,设计间接讲解式的课程安排,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马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一边回忆一边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再演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步骤,及时改正,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此外,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到手脑并重,即在课堂中不提前给学生做课堂演示,只提供所用到的工具,并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求结果,而教师演示环节,学生就会虚心向教师求解,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2.注重小组合作,提高两人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率

合作式学习可以产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上,两人组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在两人组的团队合作中,教师应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为一个团队,只限定结果不限定过程,这样的做法可以促使团队之间的做法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现小组合作的效果,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就要确保探究目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组员互相帮忙,完善自己对学习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参与讨论观点,发挥最大的合作效能,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三、教学形式多元化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正在逐步完善,计算机教育逐渐转化为完整的信息技术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其重心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要在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

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让学生感受实践带来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材为本,多层次地扩展实践领域。边实践边总结,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拓展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让学生来讲解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有些方法并不是很完美,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实践性的探视和能力的扩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理论和大纲为基础,设计相应的问题和操作内容,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定向指引中边实践边探究,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储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案例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丰富课堂实践的内容。

四、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一般,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精神上的追求,想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调动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关键是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小组团队进行打字比赛、动漫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效率,教师应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启动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马延辉。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率[j].新校园:中旬刊,(8)。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