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汇总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汇总5篇)

时间: 作者:MJ笔神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篇一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所看到的美

二、  导入课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标准多种多样,美的种类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关于美的标准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给我们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

四、  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五、  分析课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朴素)

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1) 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极为普通)

2)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找原句回答)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托尔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个医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着凉得肺炎,在一车站下车,死在这个小站上。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真理,非常地爱真理。”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要合乎规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会遭到非议。托尔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却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声名所累”的感受比谁都深。

3)“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

4.作者认为他获得了安宁、幸福吗? (获得了)                                     从哪里体现的?                  (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1)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

5.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篇二

一、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读、思、品、赏、画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鉴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把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

领会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过程与方法:

借助对寓情于景的语句的品味和对对比手法的体会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朴素美、自然美的感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为领会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难点拟定为体会文章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处理:主要以学生自己寻找、体会,老师适时点拨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把握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法

方法: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阅读、体会的方法来理解体会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让学生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七、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动感画面,辅助教学。

八、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特别是教学中设计的拓展延伸,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篇三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 :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  朴素    远离尘嚣     没有装饰      没有墓碑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板书)                              感人

扣人心弦

朴               打动人心         敬

素    &nb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篇四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对单元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进行了学习,本课主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文简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教学目标:

高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大纲要求”,突出“课文重难点”,突出“学情特点”,依据本课文“自读提示”和“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2)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本册前面单元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阅读方法,结合本单元具体情况,我把“概括要点,揣摩语言”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位置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用“自读与点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诵读熟悉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具体教法是:

(1) 诵读激情法:就是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文章的美感。

(2) 问导法:这里的“问”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串讲串问,而是一种开启学生创造心智的具有点拨意义的“问”,这里的“导”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3) 点拨法:即“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就要教师帮助点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三、说学法:

大纲要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的做法就是“导读为重,理解为主,训练为辅”。

(1) 速读课文,习用圈点、勾画、批注法。

(2) 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朴素美的含义和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 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四、说教学程序:

(安排一课时)

(一)本课的`课堂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位伟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坟墓建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回答)

那么,作为一代伟人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板书课题),看看在他笔下“托尔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二)交代学法:

此前已有有关的阅读知识作铺垫,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把握课文,达成目标。

(三)自读指导:

1、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

(1)解决生难字词。

(2)感情基调。

在朗读中,注意体味作者语言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色彩。

诵读的目的在于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进行阅读理解关键环节。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整体阅读是进行阅读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图与大体走向,概括要点,语言要简明,如文中有现成语句,可借助有关词语概括;如没有,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问导法与点拨法,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文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点拨:朴素。

(2)托尔斯泰墓具有哪些具体的特征?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点拨:没有: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铭 名字

只有: 小小长方形土丘 鲜花

没有: 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 敬意

对比手法。

(3)为什么说朴素是最美的?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不要求答案统一。

世间最美的坟墓朗读视频篇五

一、了解写作背景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其作品早期有唯美主义倾向,尤其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有相当的社会批判成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美等国。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正体现了他对于欧洲文明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的作家,托尔斯泰以他“非凡的人性和前所未闻的深厚情感”,他的“出类拔萃,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令茨威格“折服”。1928年茨威格去参加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在苏联逗留了两周,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是他向托尔斯泰致敬之作。

二、课文主旨分析

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托翁之墓美在何处,答案自然也就是文章的中心了。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其一,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对墓地的评价,最明显有两处,第一处,在文章中,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茨威格就说“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第二处在第二段开头:“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两次评价的区别的话,不难发现,后者是前者的递进,是对托尔斯泰墓地所蕴涵的深刻意义的挖掘。

第一段的评价在表述上更多侧重于墓地给人的心理感受:“宏伟”突出的不是墓地的规模,而是体现出的托翁的伟大人格给人的印象;“感人”突出了墓地对参观者情感的冲击。就第一段的文字而言,也还没有接触到“美”的本质,但是通过对于安宁的周围环境以及简朴的墓地形状的介绍,已经为下文揭示墓地之美作了足够的铺垫,尤其是提到托翁选择墓地的缘由——追寻幸福时,读者会被深深打动。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最美”一说,并揭示了墓地之美的本质——“朴素”。这个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朴素”一词的含义是:“朴实、朴质;不浓艳,不华丽;不奢侈”,这种含义体现在作者的描述中:墓地的外形是朴素的,声名显赫的作家身后之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任何人工的纪念性的标识,陪伴死者的只有身前亲手种植的树木以及周遭最单纯美好的自然景物,就像他希望的那样:“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为我做一个最便宜的坟墓”;墓地的内蕴也是朴素的:安息的死者愿意以这种方式避开世人的喧扰,他不需要虚浮的掌声、鲜花和眼泪,也没有任何对尘世名利的留恋,只希望如同初生的赤子一般一无牵挂地重回大地母亲的怀抱,也许,在这自然安静的一隅,终于能够找到童年开始就追寻的幸福。这抛开一切世俗愿念,追寻真正自我的行为背后,便是反朴归真、去除任何“雕饰”的“朴素”之美。

其二,为什么这种朴素之美是“最美”的?

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手法,突出了朴素之美的价值。尤其是将托尔斯泰的墓地与其他三位伟大人物的墓地作了比较,反衬出了前者所体现出的人格力量是最伟大的。但凡世间伟大的人物在死后往往免不了主动或被动的被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保持声名“不朽”,所以,才会有堂皇的陵寝;然而岁月无情,历史总是无声的坚定的碾压着“过去”而前进,当年的金戈铁马,当年的舞榭歌台,再怎样呼风唤雨的人物最终也不过是历史著作里的几片发黄的书页,人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后世子孙在瞻仰的时候,已经不复当年埋葬死者时的慷慨悲歌和崇仰敬畏,更多的是参观者的好奇和一点世俗的喧哗,对于追求“不朽”的死者而言,这好奇这议论就是最大的侮蔑,没有世人足够真诚的敬意、崇拜作支撑,“不朽”便只是枉谈。生者用经久不腐的质料表达对死者的纪念,但最后往往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仪式美,对逝者精神人格的追忆反而会退居其次。形式越盛,越是喧宾夺主,华美的陵寝挽留不住渐渐远去的声名,尤其是当形式之美超过精神之美时,所谓墓碑、墓志铭都会成为笑柄。

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都是伟人中的伟人,但是他们的陵墓在茨威格的眼中,“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作者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来形容墓地蕴含的精神力量:“逼人的”、“扣人心弦”、“打动人心”、“感人至深”、“震撼”,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这正是因为彻悟人生的托尔斯泰在最后的岁月已对人生的一切虚名浮利毫不在意,他只想简单地回到自然中,回到七十五年前年少时埋下“绿树枝”的林间,那“绿树枝”是他整整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的启示物:追求幸福,毁灭人类一切罪恶,促使人类象兄弟般相爱。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托翁人格上的“朴素”之美: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宁静与安详,历经沧桑之后的看淡得失的超脱与深邃。

当托尔斯泰毅然抛开了一切外在的华美的形式时,他伟大的人格便一览无遗,熠熠生辉,神圣不朽。那是世间“最美的”,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我们无法到达托翁创造的文学高峰,我们更加无法到达他人格的高峰。

托尔斯泰英文传记之一的作者艾尔默·莫德这样评价托尔斯泰:

“为了赢得人们的爱,真诚地寻求这个启示的人,在他的探索中无需完全成功。他甚至可能会失败,然而他的榜样却比在物质世界所能获得的最辉煌的成功,更足以使得人生更有价值。”

托尔斯泰一生都希望回到农民的质朴状态,但无意中,他却完成了一个圣徒的使命。

三、课文艺术形式分析

就此文的艺术形式而言,最突出的是两点:对比的运用使文章思想鲜明,精致的语言准确地传情。

(一)、对比的运用

其实,对比是一种相当富有戏剧性的手法,茨威格的作品中恰恰最善于抓取那些微妙动人的戏剧性时刻,使得作品的意向和主题更加深刻鲜明;读者阅读时也更富有情绪的快感。

在文中有两处对比形成巨大反差,耐人寻味。

一处是托尔斯泰的赫赫声名与墓地的简单朴素形成对比。

托翁的声名之显无需再论,茨威格侧重描写是令人惊诧的墓地与周遭景物。墓地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这个提法在文中又出现了两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墓地之简已经无法不给人再多的描绘空间,可谓是简朴至极了。

周围景物也是如此:没有壮美的风光,奇异的景观,通往墓地的是“一条羊肠小道”而已,墓地周围甚至没有守卫,有的只是一些灌木丛,唯一特别的是“几株大树荫庇”、“(墓)上面开满鲜花”,大树是托尔斯泰手植的,鲜花是自然的祭品。

墓地风格与死者的声名形成巨大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情感激荡,在对托翁肃然起敬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托尔斯泰为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安息之地?从而去探究他的精神世界。

这处对比让我们看到托尔斯泰抛开名利的勇气,看到了他追求至善至真至美人生的愿望,看到了朴素的背后伟大宽阔的胸怀。正如培根讲的:“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另一处是将托尔斯泰墓地与其他三位伟人的墓地形成对比。

这处对比中又有两层对比:其一,墓地本身的比较;其二,人们对不同的墓地的不同反应形成对比。

对于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人物而言,他与普通人的区别是没有不够有震撼力的,只有伟大的人物才能衬托更加伟大的人物。在这种对比中,托翁的精神品质被戏剧性地推到了极至,茨威格对其的景仰也到达了极至。

墓地之间的区别更多的是通过参观者的反应来传达的,茨威格这样写道:“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在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参观者的情感是侧面描写,其目的是更加真切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人格力量的影响力。

这篇散文短小精悍,千字不到,而且基本是按照参观的顺序来写的,本来容易留于平淡,而这三处对比恰似在方寸间起了波澜,文思周折,意蕴无穷。

(二)、精致的语言

茨威格的语言风格一向精致细腻、敏感动人,此文也不例外。

这种风格在描绘墓地景象时尤为突出。比如,第一段“这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中,“孤零零”一词并无凄凉感,与前文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相应和,体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又如,第二段中:“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是景物描写,选取的都是自然界中寻常而美好的事物,其中“冬天”一说则是作者的联想。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人格化的手法,富于这些景物一种抒情意味,有安详的气息,表现了对墓地的美好感情。

此类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达在文中俯拾皆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深邃的主题,巧妙的手法,精致的语言使得这篇千字散文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散文中的精品。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学生诚信活动方案 诚信教育活动方案(模板7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

    2023年外包劳动合同(精选5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

    最新中班我爱家乡活动方案设计意图 我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大全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

    2023年小班下学期个人成长总结(精选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

    最新元宵节趣味活动方案(通用10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

    最新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 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社区工作的论文(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最新军训动员会新闻稿标题(实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专业学习教育工作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7篇)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培训心得是参加培训或学习活动后的一种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和经验。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培训心得

    最新二下数学教学反思(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