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精选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16篇)

精选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16篇)

时间: 作者:HT书生 精选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深入研究和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中医护理是祖国医药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医药学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时期,在新形势下,其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政府政策不断倾斜的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明显加大了对中医护理教育的重视。该文在阐述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新形势,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加快其发展的几点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中医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苗族服饰艺术特征应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论文

在湘西苗族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服饰艺术便是其中的代表。苗族主要靠神话传说与古代歌谣传承历史与文化。其中苗族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苗族祖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图案是苗族服装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服装的主要装饰手法。服饰的精美,主要通过其独具特色的图案得到表现。这些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湘西苗族文化以及情感的独特的载体,同时,也传承着苗族久远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服装多以传统手工纺织棉布为主。图案主要用于衣服领口、袖口、裤口花边、围腰、等固定部位。其用色大胆,对比鲜明,造型独特。常见的色彩有,淡黄、群青、翠绿、大红等,以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为基调,并且用黑色、白色、金色作为调和色,使图案在统一中呈现出对比鲜明的效果。根据苗族服饰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几何图案及其它图案。

1.植物图案。

对苗绣服饰的发展传承中,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植物被苗族吸收到服装装饰中并通过苗绣的手法表现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如兰花草、桃花、石權、菊声、鸡冠花、水草、牡丹等,这些都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自然就成了苗族人民熟悉而喜欢的题材,其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简练的表现造型特征。主要绣于苗族服饰的衣、裤、鞋、围裙等,表现出其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意。

2.动物图案。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中动物造型相当丰富,动物形象非常夸张,却独具非凡的民族美感,使本为平面效果的装饰图案,显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不仅画面富有层次,而且更凸显苗绣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在这些动物图案中,狮子、鸳鸯、蝴蝶、鱼、龙凤、麒麟、等图案较为常见。苗族崇拜蚩尤,把牛作为民族的图腾。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形成的湘西特色,使龙的形象更趋于本土化和民族化,如“牛头龙”、“狮头龙”、“龟龙”等。这些图案都表达了吉祥、美满、多子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苗族先民表达对生活美好意愿的外化形式。

3.几何图案。

湘西苗绣中有写实也有抽象,苗绣中出现的几何图案,抽象而古朴。几何图案主要有太阳纹、田字、十字、回纹、斜纹、方格纹、菱形纹等,因图案的位置和样式,分为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构图。以点、线、面为元素的基础的艺术创作手法,加入民族审美特征将图案进行抽象的提取,夸张的变形、装饰的重构等,使图案极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抽象美感。

4.其他图案。

苗族先辈在图案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对身边的生活进行艺术加工,融入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创作出造型独特、用色大胆,对比鲜明的苗绣图案。题材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学习文字,吸收融入汉文化,并以此创作出有汉文化特点的图案,如“龙凤呈祥”、“锦鸡闹芙蓉”“喜鹤闹花”等。苗族本身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通过文化间的交流传递,苗族把文字创作融入到图案创作中,带来了文字题材的图案,如“福”、“禄”、“寿”、“喜”等。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在服装中的呈现形式,其艺术特征手法可归纳为对称与均衡、灵活与多变、打散与重构等三方面内容。

1.对称和均衡。

对称和均衡在湘西苗族服饰中运用最为普遍。不论是在其整体服装造型,还是图案的选取、大小、用色等方面的审美惯性统统都离不开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在苗族服饰的两袖、两肩、两裤脚等地方所安排的图案都无一不体现着对称与均衡的美感。几乎所有湘西苗族妇女服装两袖上的装饰花边用料和其所摆放位置及花色大小、颜色等都是对称相同。镶边的丝线、线与线之间的间隔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对称审美法则。裤脚上花边图案、大小、位置及镶边等技术处理也几近相同;同时在头帕与绣花鞋上也体现得淋璃尽致。在苗族图案中出现的对称还包括图案数量的成双成对,如双凤、双龙、双蝴蝶等。

2.灵活和多变。

灵活和多变是湘西服饰中的重要艺术表现特征,是其根据服装衣襟、环肩,裤脚边等具体部位的外轮廓,选取具体大小、不同造型的图案,在具体的外形中进行图案的第二次构图创作。将一个或多个元素进行整体规划造型,按照民族情趣美的法则或自己的美好意愿表达,形成整体的、独特的造型。这种手法不仅仅是对轮廓和图案外形的想象与构思,更是个人情感的寄寓和美好意愿的体现,是湘西服饰图案工艺的典型特色之一。

3.打散和重构。

在湘西服饰图案中,会将具有共同规律与特征的物象,通过打散与重构的手法,进行元素替代的图形创意,而创作组合出新的图案。这主要是苗绣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左右的,也是为了结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思想因素,因而会采取元素打散、变形等手法对所表达形象重构、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在苗族服饰中关于龙和蝴蝶妈妈的图案,运用的较为频繁。例如“花龙”图案,就是用花瓣元素替代龙身,叶子元素作为龙爪,保留龙头较写实的原形,这种局部替代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性,而且使其观赏性更强。蝴蝶妈妈的传说在苗族广泛流传,是苗族的保护神,在苗族人民心中是吉样、幸福的象征。蝴蝶图案大多与花朵、石權组合,也有的与龙凤、蝙幅组合在一起。主要出现在帐檐、衣花边、裤脚、围裙等处,由于其寓意吉样,造型美观,成为苗绣最受欢迎的传统图案之一,并在苗族人民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也有着其他图案无可比拟的装饰功能。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论文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中医护理教育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集中表现在其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以及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成果显得不尽人意。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因而需要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机制改革,深入中医护理教育实际,开展有效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突出中医护理教育的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实际操作开展实践化教学。

1.2护理教育方式单一。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教学中,其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学校教学模式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通常只能听讲,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依旧是以中医理论教学为主,对具有实践性的护理操作能力培养却显得尤为不足,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严重滞后[3]。而在考核方式中,单一的分数化考核评价体系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

中医发展历来落后于西医,而在中医护理教育专业,我国有很多高职院校的主讲教师都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医护人员,因而其本身对于中医方面就缺少系统化的理解,自身对于中医理念的理解更是不够深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进行宣讲式的照本宣科教学,将教学内容简单传达给学生。而具有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的教师则极为缺乏,相对于建设完善的西医教师队伍,中医护理教育专业教师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当前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其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迷茫,甚至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民间色彩特征的分析,结合实际,对西府民间美术色彩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根植于传统之观点,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

0引言。

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最常见的有泥塑、皮影、木板年画、社火脸谱、布堆画、刺绣、麦秆画等,它们以造型概括夸张简练、形态逼真粗犷、色彩热烈饱满、色泽鲜明艳丽流传于世。千百年来,西府人民以他们勤劳的双手,凭借诸多艺术法则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把这些民间艺术瑰宝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得到发扬,其中以凤翔六营村泥塑为最,于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西府民间艺术,尤其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正在远离民间。

1马勺脸谱上的明度推移。

凤翔六营村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的集散地,吸引着大批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以及诸多大中专艺术类院校师生去观摩学习。因为教学任务的安排,笔者曾三次带学生走进六营村,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初次看到些可爱的泥玩意儿很是激动,不说造型多样各异,憨态可掬,单就对民间艺人的认真以及对彩绘技法之娴熟,图案绘制程序之老到精细,足以让我等所谓专业人士自惭形秽。出于对色彩的敏感性,我对在马勺、木梭上采用色彩推移的形式绘制出的脸谱形象提出一点小小的疑问:这算是民间色彩吗?色彩推移也叫色彩渐变,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配色技巧,讲究构成形式,画面色彩丰富,变化微妙,属于理性配色。民间色彩讲究感性表现,其特征是色泽鲜明、艳丽、简单,色彩明快、强烈,装饰性强,擅用原色,单纯而富于变化,强调强烈的对比。“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而色彩推移恰恰犯了民间用色的大忌,明度推移加白,纯度推移加灰,无论明度推移,还是纯度推移都改变了原始色彩的相貌,都破坏了民间色彩的概括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左传》中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之说,民间也有“朱锁五色,用来悬以门户,抵制恶气”的习俗,这种传统的“五行色”观念为民间美术的用色奠定了基础。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之一的社火脸谱,其起源据陕西的民间艺人介绍:周朝时,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兵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天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便产生了画脸谱驱鬼的习俗,并逐渐融入到社火表演中。学术界则认为,脸谱起源于周秦时期的傩舞。傩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宗教仪式,“傩”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傩舞是周代在祭祀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而傩的明显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可见脸谱色彩具有特殊的表征―――象征性。红色喜庆忠勇,黄色皇权猛烈,黑色刚直,白色奸诈。用色彩推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脸谱艺术,虽然做到了创新,但却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2传承之艰与创新之误。

作为产生在农村这块相对封闭和保守的土地上的艺术领域,其传承形式主要是家族式传授和非家族式传授。家族式传授一般是子承父业,在家庭内部进行,不传外姓,并且传男不传女,所谓“父传子”,“婆传媳”,“传媳不传女”,以保持其家族在掌握某项技艺的优越性。非家族式传授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徒相传,而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师傅往往把其中技法上的精华作为压轴绝活偷偷地保留下来。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到万不得已,绝活绝不轻易示人,往往因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种类失传,这给民间美术的流传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从一个皮影艺人那里了解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专门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能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艺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很难用来养家糊口了。拿皮影艺术来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宝鸡地区有各种皮影戏班120多个,现在不到四分之一,久负盛名的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现在基本上没有活动。在这样的经营状态下,从事皮影制作的艺人又能赚到多少钱?民间艺人也要生存,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继承和发扬谈何容易!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凤翔泥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泥塑的商品价值也不断地突显,一些农民看到泥玩意有利可图,纷纷在家里开起了作坊,出现大规模生产的势头,对传承与发展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使民间工艺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笔者于3月第三次去六营村时,看到一些泥塑、马勺、木梭上绘制的图案远不如第一次见到的细致精巧。据一份“西府民俗艺博园”的资料说:艺博园年设计制作生产泥塑、皮影、陶艺、版画、布艺、社火脸谱、草编等20万件手工艺品……民间艺术的卖点就是民间性、原始性、手工性。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显然违背了民间艺术生产的特性和环境,这样所产生的作品,最终的结果是失去所谓的民间性,而趋向一种商业流行,必然有一些远远超越当地的艺术传统和民俗基础,难以上升到艺术的表现和追求的境界。这是民间艺术品创新的悲哀,是时代进步的悲哀。

3创新,根植于传统。

著名工艺美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汉民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创新,还必须坚守民族的东西……”对于民间美术的创新,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民间美术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期的基本性质,保留着如同原始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混溶性文化精神。

决定着市场价值和价格的民间美术是其本身承载的人文分量和本土文化底蕴,任何脱离本土文化的所谓创新都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民众的拷问。大学美术老师和文化学者之所以不辞辛苦到民间采风,还不是学习民间的传统艺术?而一旦发现所谓的民间艺术原本就是“学院派”里的东西,恐怕不只是一种失落和失望,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不是亘古不变的,但“变”要根植于传统,尊重地域文化。作为民间美术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尽量保持其民间性。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对于民间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看上的就是你的民间民俗味。登上中国羊年生肖邮票的《发财羊》就是较成功运用民间色彩的典范:大红象征喜庆吉祥,大绿意味着自然和平,大黄代表着财运富贵,对比着意味纯粹和神圣的白,处处体现喜气,让人着迷,使人疯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军说:“民间美术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继承和恢复那些传统的技艺和艺术形式。作为传承人应当保持和运用传统技艺,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材料、造型、图案制作产品。”民间手工艺品是民俗民情以及人文历史的一面镜子,没有本土特色,再漂亮的工艺品,也不过是手工做的产品而已。失去民间颜色的民间工艺品亦如此。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2]丛小桦.中国民间绝景(北方卷)[m].山东画报出版社,.11.

[3]梁志刚.关中皮影[m].浙江人民出版社,.12.

[4]孙建军.漫谈民间美术的活态保护[j].美术观察,2007.11.

苗族服饰艺术特征应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论文

广义的形式美即美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具体的感性的;狭义的形式美则是指各种形式因素(色彩、形体、声音)的有规律(如整齐、平衡、对称等)的组合所具有的美。狭义的形式美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式美,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美的形式所抽象概括出来的。

由其形式美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在人们的审美器官中,人的视觉器官(眼睛)和听觉器官(耳朵)便成了主要的审美器官。于是,在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中,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色彩、形体以及听觉的声音便成了主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从形式美的要素角度对贵州松桃苗族女性盛装服饰进行审美探析。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主峰梵净山的东麓,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其境内的苗族按早期的服饰类型可划分为红苗。(根据头饰和服饰颜色不同,一般把苗族分为“白苗”、“红苗”、“黑苗”、“青苗”、“花苗”等类型。)《松桃厅志》记载:“松属皆红苗,以其衣带尚红故名。”可见,红色是早期松桃苗族的标志性色彩。松桃苗族女装的古装特点为:“上为圆领半袖优衽大襟衣,宽袖口,衣襟、衣袖、前后摆都有绣花镶边;下为宽脚大裤,或绣花多褶裙,裙多红色;穿绣花鞋,配以银披肩。”当然,红色也不只是女装的特色,早期松桃苗族男装也喜红色。据《红苗归流图》记载,松桃苗族“其服饰,皆短衣窄袖,裤止撇膝,用红布裹以束腰,衣领亦服饰以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代中期,至“改土归流”政策之后,苗族对颜色的喜爱由红向青、蓝等转移,青色、蓝色成为他们服饰的主打色。《松桃厅志》还记载:“苗人服饰,青布裹头,衣尚青短,仅撇膝。男著裤,女著裙,裙多至数匝,……不举盛饰时用斑丝,常服唯青布。近则少壮妇女多用浅蓝,亦名‘月蓝’。”由此可见,贵州松桃苗族盛装服饰(女装)的色彩多以红(大红、粉红)青、蓝等为主色调,再在衣襟、衣袖、前后摆福等地方配以黄、绿及黑色等刺绣图案做补充色调,可谓色泽鲜明,清新而淡雅也。

形体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是构成事物美的不可缺少的感性因素,自身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构成形体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这些审美元素,在松桃苗族盛装中的银饰品(银耳环、银戒指、银簪、银项圈、银褡披、银云肩、银摇花、银凤冠等)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首先,点。点可以组成线或面,其有疏、密、聚、散等组成方式。在松桃苗族银饰品中,银耳环、银戒指都是款式最多而又小巧玲珑的一种。青年女性多带耳坠,耳坠多以动植物等图纹,图案生动活泼;而苗族女性对银戒指又特别的喜好,可以一手佩戴一只,也可以一手佩戴数只,且双手数量等同、花样相同或相近。这些作为众多银饰品中的点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能给人以灵动、闪耀的点睛之笔的审美效果。

其次,线。线则是点的移动轨迹,是事物形体的基本构成元素,其外形不外乎有三种形式,即直线、曲线和折线。松桃苗族银饰品中最具线的审美特质的有银簪(直线)、银手镯、银项圈(曲线)。银簪,可用于固定发髻,有两种。一为条状形,长十厘米,宽一厘米,上面刻有花纹;另一为棍状形,长十六厘米,小的一头呈针尖状,便于插入发髻中,大的一头顶部则镶有各种图样(如桃花或梅花等图案)或焊接其他小饰品(如小巧的吊坠等)。银手鐲又称手圈,有空心与实心两种,样式多为棍状、绞丝状及錾花扁状等,其中以绞丝状最具地域特色。银项圈作为苗族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分为单圈和套圈两类。套圈有二、三、五个不等,层层相套,大小相配而样式相同。样式有二,一为绞圈,即把一根根银条顺着一个方向扭转成花状,并将其弯曲成圆形,两端用银条缠绕,一段末扭成圆圈状,一段扭成钩状,便于佩戴;一为扁圈,即用錾花银花做成花环状,两端同样用银条缠绕,一端末扭成圆圈状,一段扭成钩状。苗族服饰中这些线的存在品,既源自于生活的需要(如银簪),又源自于苗族人民对事物美的追求(如银手镯与银项圈,它们是苗族人对身体裸露部分的饰物),当然也是苗族服饰的最具代表性的审美饰品。

再次,面。面即平面,有分割空间之作用,不同的面给的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银云肩俗称为披肩,围搭在女性的肩部,是松桃苗族服饰较为出彩的部分。用青黑绸缎做底,上面绣以各色花叶图案,镶边,底部再配以各自银饰,如银铃、银坠、银链等,呈圆形开口状。开口在胸前,把各色优美的图案凸显在背部,并使底部的银饰均匀的垂于前胸和后背。云肩做工甚为精心,是松桃苗族人民独具匠心的审美饰品,也是松桃苗族服饰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最大的不同之处。银围腰,作为苗族的腰坠饰,也是松桃苗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用青黑绸缎或布料做底,上面贴有数张银牌,辅以格式动物纹样,并在空白处绣以各色植物的花也图案,装饰性与实用性共存。

最后,体。体是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有球体、方体和锥体三种,其审美属性(给的人的感觉)比较强烈。在松桃苗族头饰中,银凤冠、银摇花、银褡披与头帕一起,成为头饰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立体审美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松桃苗族的银凤冠是由许多轻巧的小银片镶嵌而成,这些小银片同时被制作成各种花、叶、动物的图样,被一根根银丝连接到一块宽约十五厘米的长方形银托片上,并在托片的下面焊接各种吊坠,把托片两端固定在头帕的前面部分。而头帕后面的装饰部分则为银褡披,由数条银链、银吊坠及有花叶图样的银饰物组成,固定在一块环形银片上,自头帕顶部呈下垂状。银摇花也是头帕上面的装饰品,有长短两种。长款在头帕上插三至五簇,每簇有三至五根银枝(数量为单),每枝顶部有如桐子花样的由整块银片剪裁的花朵(花瓣数量为双),底部用银丝连接;短款用银薄片做成各种花叶形状,并由银丝连接,夹杂彩色花球(一般用红、绿两色毛线做成)一起被固定在头帕的凹陷处,把头帕内部的杂乱部分遮盖。被这样浓墨重彩修饰过的头帕,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可为视觉享受的盛宴,是苗族头饰品中的重中之重。

声音与色彩、形体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情基调。高音激昂,低音深沉;强音坚定,弱音柔和。声音丰富的表情性是音乐艺术产生的基础,音乐美是建立在声音美的基础之上的。

苗族银饰除了具有色泽光亮,形制精美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声音清脆,音质纯正等特点。纯正的音质圆润优美,悦耳动听。苗家姑娘素来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每当盛大节日到来之时,姑娘们就头戴高高的银凤冠,脖戴厚重的银项圈,肩披色彩斑斓的银云肩,腰围做工精细的银围裙,手腕上再戴几对造型各异的银戒指、银手镯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一眼望去,银光满身,花团锦簇,环佩叮当。这是一个被灿灿银光包裹的民族,而这清脆愉悦的声音混合着姑娘们那银铃般的笑声,显示出苗家节日的一片欢乐之景象。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论文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衍生和发展的一门伟大的系统的古老学科,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自西医引入中国,中医的主导地位逐渐为西医所取代。

相对于西医而言,目前中医学在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处于次要、辅助地位。在从业人数、院校数量、在校学生数、床位比、床位周转率、科技成果获奖等各个层面,中医都与西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临床所治疗的疾病看,中医多局限于疑难杂症、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预防保健领域。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年轻的中医医师对中医学术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他们更热衷于学习掌握西医知识,而中医水平却代代下降。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

据统计【1】,1920年全国中医从业人员约80万人,1949年约50万人,降至25.3万人,占医师总数的11.7%,而目前全国名老中医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000人减少至现在不足500人,可见中医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1.1.1中医队伍自身的迷茫。

疗效是中医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了疗效,其存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在于“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此即为中医的灵魂。而也正是中医与“哪痛治哪”的西医的最大分别。

然而随着西医的蓬勃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日益更新,许多人提出“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先进的诊疗设备作为诊病的根据之一,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且不知这使得很大部分的中医在临证之时,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西医的僵化思维模式,哪里不好就治哪里,有炎症了就用清凉的药物清热解毒。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的精髓丧失殆尽,空有其形而已。

这其实体现了许多中医的迷茫、不自信,若他们能坚持辩证论治的根本原则,使先进的诊疗手段为己所用,对临床疗效未尝没有帮助。也就是说,只有养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那么适当的结合西医,才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就只会是未得其利,先获其弊。

1.1.2中医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是师承教育,主要通过父传子、师授徒承的方式。而现代师承教育主要体现为遴选有丰富学术经验和技术特长的名老中医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学术继承人,展开针对性的培养【2】。师承教育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在生动、直观的临证过程中还原为具体的形象,保存和继承了各家的理论,但是其规模较小,无法满足临床大规模的人才输出。其次,师承教育容易造成思维局限,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和创新【3】。同时,另一种主要的中医教育模式就是院校教育,虽然院校教育能够满足临床大规模的人才输出,但由于教学规模较大,无法就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对加强中医基本功的训练不够,导致学生临床水平不高。

1.1.3中医自身的难度。

该综合的时候综合统筹兼顾全面考虑而不是顾此失彼、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中医学这种思维方法更适合于解决多因素、多层次的慢性及复杂性疾病的治疗问题。然而这也造成了中医的学习难度,易学难精,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1.2.1中医文化的环境的丧失。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语言皆采用文言文,其中的文字也都是繁体字,而我国现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白话文,书写简体字。因此,对于文言功底不好的人来说,中医的典籍、药方不啻于天书,在传承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缺失及错误。这种中医文化传承的弱化,必将会影响中医的传承。

2.中药制剂的落后限制中医的发展。

说起喝中药,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它那苦涩的味道,就不禁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同时,中药多为方剂,需要煎服,过程繁琐,十分不方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中药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3.普通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危机。

3.1中医的一些理论依据无法得到科学验证。

3.2中医的“名医效应”

部分人认可中医的疗效,也承认中医在疑难杂症、慢性疾病、术后康复、养生保健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然而他们却只认可知名的老中医,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医不屑一顾。名中医一号难求提前一夜排队的现象司空见惯,甚至有的预约专家号己排到几个月以后。而与此相对的是那些相对年轻的中医却无人问津,少有人相信他们。这种现象也体现了一些人对中医的缺乏信任,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和壮大。

中医之衰落,与其僵化的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整个地区的中医产业还不如一所西医医院!中医医院、诊所则寥寥无几。医者无立足之地,医术又何以宏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严重不足,业务萧条,又无法申请行医执照,以致大批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无医疗技术的江湖骗子长期挂靠医院门诊非法行医,虽经整治,屡禁不止。【5】多年来,中医之管理松紧失度:该严格把关的地方不严格,该放宽限制的地方不放宽。许多酷爱中医之士欲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竟然所学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沮丧!

中医的前景如何,与相关政策休戚相关。如果政策适当,给中医适当的发展空间,中医就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最终受惠的还是人民群众。反之,如果政策失当,该紧的地方松,该松的地方紧,对中医的发展不促反抑,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现在处于艰难处境,可谓内忧外患兼而有之。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医药困难中孕育着突破,绝境中包含着生机。应戒骄戒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求真务实,身体力行。这样才能由量变到质变,使中医能在不远的将来以崭新的形象服务于中国,服务于世界,成为我们的骄傲。

参考文献:

-8.。

【2】汤少梁沈爱琴从隐性知识管理角度解读当代中医传承困境(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

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3】孙涛,樊新荣.澄省与致远: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学思索[m].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9:182.。

【4】陈四文中医现状反思与展望之我见中医药通报6月第5卷。

【5】袁维舟试析中医现状与发展中国科技信息第10期。

苗族服饰艺术特征应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论文

民族服饰是本区域少数民族对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及其价值观的完整体现。苗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湘西地区扎根繁衍已经数千年之久,其服饰在长期的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品种丰富、色彩鲜艳、图案不拘一格的特点,以细致精美著称于世。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苗族服饰特点不同的是,湘西地区的苗族服饰图案采用了大量的针绣与刺绣,图案排列紧密,色彩鲜艳斑斓,图案大都来自自然的花鸟虫兽,充分反映了本地区的苗族人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屈不挠,辛勤劳作,崇尚自然和热爱美好的生活面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了一群独特而神秘的族群,他们依山傍水,幕天席地,与万物共聚,自由浪漫,大气磅礴,女人银铛点缀,细致多情,男人坯布着衣,豪放干练,这个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精美的民族文化积淀的民族就是苗族。其中最能体现苗族人民崇尚自然,热爱光明,爱美集群,勤劳勇敢特点的就是苗族人的服饰图案文化。湘西苗族服饰图案起源于苗族人民平常最普通的生活,起源于苗族的历史和苗族的文化积淀,因此研究湘西苗族的服饰图案就等于了解湘西地区苗族这个族群的历史变迁,服饰图案里面包括迁徙、战争,既有生活也有爱情。图案以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其中又以蜡染、刺绣、挑花、织锦为主要体现,并且集中的表现在花纹图案,虫鸟几何纹样上面。

花垣县民乐镇、龙潭镇、吉卫镇的苗民刺绣形成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神形兼备,富于变化,既形象生动又具有抽象气息,活泼而不失零乱,简朴而又蕴含历史典故,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多变。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类型的动物植物,用各种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组合搭配,寥寥几针便勾勒出绚丽的而又喜庆吉祥的图案,叫人拍手不绝。通过对凤凰三江、腊尔山镇,保靖夯沙、水田乡,吉首己略、马劲坳乡,花垣雅酉、董马库乡等多个当地的苗族服饰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花纹图案原来大多绣织于衣服最引人注目和最容易磨损的部位,这样既增强了服装的装饰性,又增强了衣服的耐磨性,充分体现了苗族服饰美观实用的特点。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他们能通过这样独特的方式以图案的形式绣刻于随身衣物上,哪怕是迁徙的脚步走的再远,离开家乡的时间再久,苗族的子孙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信息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身处21世纪的今天,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使人们逐渐脱离了在复杂社会群体中生存的艰苦。一方面我们充分享受着科技文明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正逐渐被遗忘和消失。苗族服饰文化也正面临着这样的危险。以我们调查的保靖县夯沙乡夯相村为例,该村为纯苗族聚居区,但如今50岁以下的女性早已不会织布,大部分苗人也不再穿手工与绣花苗服,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都以穿汉服为主,即使50岁以上的穿苗服的苗人,也是以机织或以机器绣花的服装,延续了几千年的纯手工苗服图案技艺正在消失。传统苗族服饰图案技艺的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挖掘传统民间艺术,进一步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利用现代职业教育服装设计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科技元素与时代审美观,创造性发扬苗族服装图案文化,做到古为今用,美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从艺术设计角度对湘西苗服进行还原与再生利用,使苗服设计更加适应流行服饰的发展趋势,共同推动服装艺术设计与文化保护的传承发展,则显得尤为迫切紧要。

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诸如古老的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都曾给无数服装设计师以设计灵感,苗族服饰图案也有自己十分鲜明的特点: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布局协调,排列自由。苗族服装整体采用了大量的纹饰和自然图案,清新朴素,颜色瑰丽多变,视觉效果强烈,更为难得的是服饰的动植物图案都是以刺绣方式制成绣片饰品,贴缝在衣服某处做装饰,比如衣袖、门襟、下摆等,配以银饰点缀,婀娜多姿,美不胜收,这在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结构中独一无二,成为苗族服饰当中的一个标志性的元素。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湘西地区唯一的一所职业高校,肩负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民族艺术系的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如何将传统的苗族服饰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设计元素相结合,进行解构和重新组合,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正在探究的新课题。我们力求在现实教学中借鉴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的朴素淡雅,清新大方之风,突出原始民间手工艺的自然特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们特意增加了苗族刺绣和织锦这一课程,要求毕业的学生设计出来的服装要体现苗服的自然属性和恬静之美。

苗服图案构成符合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即和谐是不协调东西的协调一致,是对立的统一。这从一个方面也彰显了苗服图案这在现代职业服装设计教育中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随着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无论在设计思维还是创作过程中,该技术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学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以我们实际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photoshopcs3绘图软件对苗服图案进行处理,通常处理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简化归纳,对纹样原始背景进行处理后直接引用。也就是将复杂繁琐图案进行简化和概括,省略繁琐局部、细部,突出图案整体特点,使图案更加单纯和简洁化,又不失原由图案装饰的美感。例如一幅“蝶恋花”(图1)组合的纹样,其纹样造型优美简单明了,但色彩过于鲜浓,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软件处理将纹样背景直接删去(图2),导出后再直接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图3),以突出服饰的活力和生机。

(二)夸张归纳,运用photoshopcs3绘图软件对纹样局部变形夸张处理,夸大和强调局部形象特征,使原由形象特征更加鲜明。例如我们将一副湘西地区的苗族挑花纹样(图4)通过软件处理后变换色彩(图5),从结构及其色彩上进行对比简化,并巧妙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处理后的服装样式显得简洁大方,落落有致(图6)。又如我们对另外一幅湘西地区苗族服饰中的花鸟纹样局部进行处理(图7),通过色彩优化,利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局部的视觉效果,使人获得美感(图8)。

(三)抽象归纳,也就是利用抽象的几何变形手法对苗族服饰图案进行变化整理,化繁为简。通常处理以几何直线和曲线对图案外形进行抽象画处理,然后通过软件处理将其归纳成常用的几何形状库直接调用,形成简洁明快的现代美的纹样图案。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作为湘西地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了文化传承展览室。其民族艺术系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苗族服饰图案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和创新苗族服饰图案文化,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通过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流行元素形成结合,找到契合点,既保留原始的自然美,又体现现代时装的时尚感,并将之推向世界发扬光大,已成为民族艺术系全体老师的共同的使命,刻不容缓。如何将商业模式与本地区服饰设计开发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与苗族服饰图案文化创新发展相结合,将传统的手工加工技艺与先进的现代设计加工相结合,将是我们少数民族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一种可行的创新性出路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有关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否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反映了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并且能否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传承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责任,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分析。

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据此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的培养为目标。早在1952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对全国高等师范的办学方向做了统一规定,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为主。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订会”。会议对原有的22个基本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师音乐专业”改名为“音乐教育专业”。这次会议使得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以首次确立,也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一方向规定了它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都必须确保培养既掌握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又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毕业生。这是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志。

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总之,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的音乐教育师资。

2、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要求方面,要求: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其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

就如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之外,突出的强调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见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高等院校担负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深信,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成背景及音乐构造特征的不同,也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本地区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一般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在研究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本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

在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我们注意到,口传心授是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许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然继续按照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异于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音乐教育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的使命,更是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由此看来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

建筑是一种文明的承载形式,建筑风格会随着不同的文化以及历史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追求自然,崇尚意境美的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的理念在于简约、方便、工业化生产,因此导致了现代建筑风格总是一沉不变,失去了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开始再建筑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建筑的风格,使建筑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论文

1.管理人员体育文化观念淡化。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的管理者无法认识到体育文化对促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性,一直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学校的生源影响能力,追求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就忽视、弱化了体育文化的作用。再者,这些管理者即使给予体育关注也是停留在表象层面上,缺乏真正的体育精神理解和构建,因而出现有令不行的现象。

2.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被固封。在我国,以社会环境为体育大背景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难以提高体育文化具有一定作用的这方面的认识。导致大多数校园的学生谈到体育就是倦怠的躲避,没有正确、科学的体育理念作为指导,也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见转变学生观念、提升学生体能应该从基本做起。

3.校园没有体育文化的目标策划。体育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规范、有计划地进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文化制度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在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并没有体育文化目标的体现和确立。由于学校没有确切地将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因而导致一批体育素质高的学生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4.传统体育思想依然统治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儒家思想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科举移风仍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许多人认为不读书无以学,而“体育育人”的.理念被忽视,校园体育文化缺失。

1.体育文化发展资金障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在体育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然而由于学校众多,学生扩招,加之原有体育设施老化陈旧急需更新,这些资金仍显不够。可以说,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投入不足。

2.体育文化发展的师资配备障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日渐重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也有所加强,加之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原有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素养上都无法满足教学现状、完成繁重的体育教学任务。

3.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障碍。发展体育文化需要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只有体育设施齐备、功能多、种类全,才能满足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需求。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备种类单一、非常陈旧,无法满足目前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渴求。可以说,体育设施是制约体育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障碍。

1.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从根本上摆脱传统体育的束缚,扩充体育知识和体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打造一些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体育文化活动。

2.学校应该给予阳光体育文化的发起者以一定的支持。学校是阳光体育文化节的受益者,所以,处于自身利益和合作利益的角度来看,协同体育团体或其他举办方共同开展好体育文化活动。协同配合就是给学生提供社交能力、锻炼自我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的空间。

3.学校应该积极筹措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环境、设施、条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借鉴和学习好的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促进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四、总结。

总之,体育文化的载体就是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高质的体育活动环境,构建体育平台,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依据科学方法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现代陶艺”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己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而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现代陶艺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传统器型以圆形为主。现代陶艺的器型,把拉坯成型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捍、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关感。

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在装饰绘画前,用麻袋片在潮湿的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然再施釉、绘画、入窑高温烧炼。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而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现代陶艺作品,虽然是人工创造,却必须依靠窑火的助力。适当的烧成气温是成功作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也需要窑温的恰当控制才能产生出来。

纹饰:传统陶艺以粉彩、新彩、绘画、书法雕刻等形式,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进行装饰,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瓷画与器型相融汇。在装饰设计上,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而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而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古代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光形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对比效果。内涵: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虽然玩泥、捍陶是少年儿童也会做的事情,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非轻而易举的玩陶。我的作品,造型、肌理、纹饰、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内涵意蕴。

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按现代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具象陶艺、抽象陶艺,象征性陶艺、极简陶艺和装饰性陶艺。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容器类陶艺和雕塑性陶艺。

一、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陶艺艺术的历史悠远,依存也无比丰富,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他及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关的表现在她博大丰厚的陶艺中。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关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都是泥与火的艺术。传统陶艺以实用功能为主,口的是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而现代陶艺则以审关为主,更注重审关价值和审关作用。造型、胎质、釉色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唤起了一件现代陶艺作品的关感。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艺逐渐形成一种陶瓷文化。现代陶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

二、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转型。

中国传统陶艺比较注重造型的完整,传统陶艺器型大多工整、严谨,追求造型完关,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强调作品的使用功能,并且进行大量装饰。而现代陶艺己从其实用功能中蜕变出来,强调艺术欣赏性,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现代陶艺的综合性早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陶艺,强调了与人精神关系的真实再现,将作品与人、与空间的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本能、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一系列的关系。现代陶艺由传统陶艺发展而来。传统到现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就陶艺本身而言,包含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留传统风格,运用传统的表现方法追求完整;第二种是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组合;第三种是纯现代意识的创新。因此,现代陶艺创作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坚持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审关情趣的表达;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转变来追求陶艺的新意,充分体现陶艺家个人的审关追求;三是不受传统的约束,注重作品的观念创新和审关实践。

三、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审关差异。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审关标准和制作工艺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传统陶艺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而现代陶艺注重体现艺术欣赏性。现代陶艺从现代审关观念的关术潮流中获取活力,致力于陶瓷艺术与实用性的分离。在材料方而,现代陶艺尽可能地发挥材质的特性;在工艺方而,常常有意地利用传统陶艺所认定的缺陷,如:龟裂、起泡、缩釉、断裂、变形等,并将“缺陷”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装饰方而,不强调过多的装饰,追求泥料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融泥、釉为一体,或采用釉色的渐层表现,或利用肌理、釉色交叠熔融,充分体现其自身的随机性、自然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这是与传统陶艺的一个很大差异。关国詹姆斯·玛金斯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造型的不完整性,立意创新,破传统完关之造型,融现代审关之意识,将“完型”有意打破,有动感起伏的线条与整个造型和谐,整体形象鲜明,构成了一种新的形态特征。

四、现代陶艺的审关取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负荷。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陶艺创作,是一项既有意义,又很难取得成就的事业。在造型、纹理、肌理中进行独到的设计是难的,难的是经过精心创作设计的作品在高温烧出成果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做陶艺的时候是有感而发,好多陶艺作品愿意保留其原始的肌理和手工痕迹,有好多作品是随机的偶发形态。对自己的构思有了新的触动,进而使自己的创作思路跟清晰。陶艺作品不能做作,要胸有成i白一次成型,不可反复修改。正是由于现代陶艺的创作难度大,而且又有新意,在现代陶艺创作、在与泥胎坯料的加工中,感受到泥土的变化,在窑火烧炼中,想象烧成后的效果。创造力在人生过程中,随着对艺术创作感情寄托而产生,是陶艺创作的动力。

苗族服饰艺术特征应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论文

在湖南省的湘西地区,来源于大山深处的服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该地区城市化进程开发的不完全,反而保留了较为珍贵与纯粹的当地服饰文化特征,尤其是极具代表性的苗族服饰,由于其色彩绚丽、风格鲜明、造型独特,成为了湘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苗族服饰中的图案刺绣纹样,是苗族服饰文化的精髓表现。其中,有很多符号性的、几何形的图案元素有着跨越民族与时代的美感,并且以现代审美的角度来讲非常具有时尚性,有着一种经久不衰的时空穿越之美。经深入研究与反复论证,这些元素都可以作为现代服饰设计借鉴的源泉。

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纹样,是苗族祖先对自然界各种物象的认知与体验中形成的。基于“万物有灵”的思维概念,他们认为所有物质形态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他们对世间的万物充满了爱与情感,并在服饰设计当中将这种感受以多样化的几何图案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几何纹样无论从排列形式和色彩的使用方面,无不表现出极高的抽象性和艺术想象力,形成了苗族服饰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几何图案元素成为湘西苗族服饰图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理解和热爱。几何图案也是苗族人民以最质朴的设计方式对他们审美理念的表达,传达出较高的艺术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几何图案是一种源自古老的图案形式,也是一种极具现代感、标识性和设计概念的图案形式。它既具有外形规整的特征,又易于变化和组合使用,具有较强烈的构成规律和形式美感。几何图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现代产品设计,尤其是服饰产品设计当中。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与现代服饰设计审美有着共通之处,我们观察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无论从色彩的运用、造型的特征和风格的把握上,都与现代设计审美不谋而合。那些简约、有序、大气的色彩和图案构成形式,都不乏洋溢着现代感和前卫之美。因此,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与现代服饰设计理念有着很多共同特性,可以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诸多设计启发和设计灵感。

在苗族服饰图案中,以几何图案形式存在的主要有:十字纹、回形纹、星形纹、铜钱纹、井字纹、盘长纹等。在苗族文化中,每个纹样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多个图案组合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几何图案在使用的时候,有时以单独排列的适合纹样或角隅纹样形式出现,有时则搭配组合着一些具象的动物图腾纹样,形式组合多样而又富于变化。这些图案纹样通常寓意着吉祥如意和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形成了一种符号性极强的、特色鲜明的当地服饰图案文化特色。在服饰纹样的设计中,他们擅于运用各种构图形式规律,如:对称与均衡的构图、自由与适形的变化、复合与嫁接的共生等,这些图案在构图时十分注重对图形的整体把握,体现出一种规整的艺术形式美感,与现代服饰设计的审美观念非常契合。

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在内容与形式上也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它们不仅仅是形的想象,更结合了意的表达。这些图案有的以“线”的复合形式存在,有时又以“面”的组合分割来表达,图案构成形式富有想象力和变化。无论是中心突出的发散形纹样还是两翼突出的均衡形纹样,都体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和图案排列的规律性。尤其是“适形”手法的运用,使图案的整体外观体现出一定的庄重、安定的和谐感,成为苗族服饰纹样的典型特色。这些图案在设计运用当中,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构成规律和美学法则,它既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又符合现代社会“简约既是美”的设计诉求。

苗族服饰中的几何图案对于民族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具有重要的贡献和价值。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与文化是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是设计师激发创作灵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艺术宝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服饰同许多具有原始特征的服饰文化一样,成为了一种历史、社会和文化表现的载体不断被传承下来,这些珍贵的人类服饰文化宝藏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开发和研究。近年来,在国际时装舞台上,众多中国设计师浮出水面,许多优秀作品不断走向世界舞台,我国在世界时装界的地位日渐提升。作为一名服装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善于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挖掘创作灵感,设计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作品。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屹立于世界时尚舞台,在时尚界众多设计风格当中脱颖而出,为祖国争光添彩。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受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影响,目前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基本上以现代建筑和外来建筑风格为主,传统建筑所占份额已经越来少。中国传统建筑由于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本土化色彩以及文化特色,它将人作为主体,以大自然作为模板,通过诗意的语言及艺术的音符弹奏出一个个艺术作品。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份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1、中国建筑发展史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风格最为浑然天成的建筑类型,它的风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最终还是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对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原始社会开始,我国已经开始有各类不同的建筑形式,直到汉代时期,木结构建筑技术已经基本趋于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主导着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夯土技术,学会了如何烧制砖瓦以及如何建筑石建筑。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瓦砖的产量、质量以及木架技术都逐渐完善起来,此时大量佛教建筑开始建成,例如云冈、龙门石窟等建筑都是在此时建成的。中国的古代建筑在隋唐宋时期达到巅峰期,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砖,此外,琉璃制作工艺的使用频率也逐渐提升,这种建筑工艺较为完善,且規模较大,使建筑师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到了元、明、清三朝,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程度,建立了标准的建筑体系,个体建筑形制凝固,整体设计水平十分发达。随着对砖瓦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砖瓦的生产量也在迅速增加,当时琉璃瓦iad生产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从1840年以后,大量外国建筑、技术涌入,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开始动摇并开始解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1思想特点。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各种文化在此过程中诞生,其中古建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过程中借鉴部分,同时也度世界各国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全球范围内饱受关注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三者被统称为全球三大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成为一个体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结构和艺术形式决定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既合了儒家、道家等思想,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中和、含蓄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有一条中轴主线,例如北京故宫。同时,又注重顺应自然和环境,关注人文,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风土文化进行设计建筑。这些建筑设计文化理念,对我国现代建筑理念也有深远影响,与现代建筑提出的“以人为本”、打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念也不谋而合。

2.2设计特点。

精巧而不乏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可以确保所建造的房屋在各种天气以及环境下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此外,由于房屋墙壁不能负载重量,因此在对门窗进行设置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结构遵循了一定的简明规则,即所有住宅、宫殿、官衙、寺庙都是由数个单体建筑以及围墙、走廊所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建筑既是一种技术工程,同时也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借鉴了许多中国其它领域的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更加生动、丰富的艺术性。

3、对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一是做好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要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转换,前提条件是存留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以及工艺的消失使现代建筑失去根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定用来保护我国古代建筑不被破坏,最大程度保留古代建筑的原始面貌。同时,现代建筑文化也并不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饰,而是需要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理念。

二是把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进行拓展。将传统建筑中就地取材的特色作为借鉴,最大程度使用运输便捷以及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建筑设计也应尽可能依托当地地理条件及气候环境来实现更多的实用功能,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千年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模式,因为建筑手段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与建筑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继承能够在去粗取精的条件下实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确保建筑风格及功能能够满足现代人的要求。

三是抓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普及工作。要想有效继承并发扬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应依托教育方式来实现,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平台向大学生普及中国传统建筑知识以及文化,通过开设中国传统建筑课程来传播这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强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中国传统建筑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扩张,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源问题就是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宣传,这使得欧洲风格建筑风行一时,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建筑却逐渐失去吸引力。

4、结语。

中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随着我国大国身份在国际上的彰显,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改变过去一位照搬西方的做法,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将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才会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业也会更加换发生机。

参考文献。

[1]赵凌.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性[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1).

[2]王伟.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9).

[3]陈进,王建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绿色建筑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08).

文化建设发展论文

1.快速转型,加强专业学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以下简称“翡翠幼儿园”)项目启动于,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三星级校园”。为打造完美的生态校园,在筹建期,筹建教师快速从“教育人”向“建设人”转型,研读建筑图纸,认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筑细节,全程参与园所筹建。

2.关注细节,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动土后,为力求室内精装、景观、弱电等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我们精心搜集素材,和设计师谈未来办园方案、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特点,与其沟通、磨合、共同创意,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于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二、空间艺术表达和体验—校园文化的物化发展。

1.空间的故事——优化形象标识翡翠幼儿园坐落在融汇科技灵感与生态灵性的生态示范区,幼儿园得名于园所旁美丽的翡翠湖湿地公园。园所的空间故事融入了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芽型的logo似一只翠鸟倏地从翡翠湖面划过,带起了一弯美丽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湾中一群小船就像我们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将起航。

2.空间的情感——美化建筑设计。

(1)视觉充分表达空间的文化张力。

幼儿园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空间的着意安排转化到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中。为表达积极的生命成长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共生共荣,我们在基本空间视觉设计中采用了悦动明快与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号。葱郁欲滴的垂直绿化搭配鲜亮活泼的橙色建筑立面;中国红元素的大厅辅以绿色廊柱似的参天大树为每个可爱的`生命举托着稳定和安全……漫步在翡翠幼儿园里,随处都能找到生命的欢乐色彩,和谐巧妙的搭配潜移默化地缔造了这个幼儿园所孜孜追求的文化底蕴。

(2)视听觉协奏曲。

为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知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妙,园所在大厅空间设计中,大胆运用涡旋状的天顶来刻画空间模糊性和流动感,轻揉着空旷大厅的曼妙回音,演奏着视听觉共鸣的协奏曲。置身其中,整个大厅充满着流动和想象的氛围,充分契合儿童的秉性,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心灵。

(3)听觉和触觉的通感。

我们充分展示“墙面文化”。在大厅的弧形墙上,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敢说敢唱的开放氛围。同时,我们将这种欢乐歌唱的情境谱写成园歌,从听觉上进一步将流动、活跃的氛围带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触觉和思维的互动。

在幼儿园大厅,一个灿烂的巨幅孩童笑脸墙拉近了空间和孩子们的距离。巨幅笑脸墙是由几千张小照片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照片记录了翡翠幼儿园从奠基到建成、从首届新生报名到入园亲子体验……既有幼儿园的建设历史,又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体会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5)思维和心灵的启迪。

空间的生命在于让孩子们释放各自的秉性与心灵。翡翠幼儿园通过多感官体验的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和培养,塑造孩子们活泼、开朗、温暖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三、自然、建筑与孩童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的精神继承。

1.倡导环境育人,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国内首家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的校园,翡翠幼儿园透过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创造性地利用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地,一地多用、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所建设突出了空间共享、自然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整合的特点,让孩子从建筑本身随处感知生命的快乐。

2.构筑生态家园,初显文化特色。

翡翠幼儿园倡导“把发现的快乐给予孩子”,通过种植活动、餐厨垃圾再利用活动、环境观赏等活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结合于一体,直接促使幼儿有效成长,更为日后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今后的文化旅程还很长,只有当幼儿园里每名成员都自然浸润在这个环境中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恒久的魅力——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论文

中医药学在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中医药学发展支持力度,在《(2015-)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4]中明确指出,中医药理念中重视个体化治疗保健,有着极为明确的疗效,兼之治疗方式灵活多变,因而是我国健康服务资源中极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健康服务主要是采用传统医学理念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其服务内容集中体现为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不断推进中医药学发展,是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的重要手段。其次,在《意见》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而随着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在乡镇等基层要建立起中医药服务重心、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站、乡村中医卫生室等一大批基础卫生机构,其中中医诊疗量在同级诊疗机构中所占比例应当超过1/3。因此,在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的同时,不断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途径。而在此背景下,基层卫生队伍中就需要有足够的中医护理、中医治疗人才的支撑,这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又是一项促进其实现就业的措施,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2.2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同时,人们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加大[5],因此,人们对于养生保健越来越关注。而中医药健康服务理念集中表现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重视治未病,因而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在不断加大。而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专业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建设发展论文

作为文艺大发展摇篮的群众文艺必须加强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坚持面向市场、以群众为中心,尽全力使百姓获得最大、最好的文艺享受。而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各类公益性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则成为了文化艺术改革的最大收获。其次,非物质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体现,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艺发展的夯实地基,也在不断繁衍、进步。比如最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当属川剧变脸,经过千年的演变,现已繁衍为表现形式多样、表达内容更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大有群众积极参与的趋势。这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赋予了传统群众文化一种新的使命,要求人们在新背景下继续依靠、发挥群众们的力量,才能使群众文艺的发展来源于民间,发展于群众。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

凡是在社会上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能纳入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的内容,它涉及的门类、品种十分广泛。从外在形式上,呈现的是多层次组合结构形态,其活动样式有群众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游艺、体育等,活动类型有创作、表演、展览、观赏、阅读、培训、健身等。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层次,安排的辅内容也不相同。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辅导,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就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来看,我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对比来看,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管理体系中仍旧存有“重经济”的思想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和速效。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大改革文化体制的力度,在遵守普遍性和普惠性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速效,使其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建设水平,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深化文化改革的力度,把解决城乡间、区域间、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作为文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务加大文化监管力度,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培训教育频率与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基层文化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进而逐渐向着集群式的产业化迈进。与此同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该产业建设的监管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由于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人员的组织分工不像专业团体那样专业化,往往带有一人多职的性质,因此,根据一般活动状况,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需要当好策划者。而胜任的策划者,需要具备策划、导演、指挥、协调等多方面的活动才能。策划者同时要把握整个排演活动进程,所以必须懂得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规律,熟悉导演的基本艺术,特别是构思与调度技能。这样,我们就既能作具体的艺术指导,又可发挥综合调度和指挥的作用,使策划和指挥调度均能得心应手。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天地更加广阔,人们对整体活动水平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从满足现代文明需求出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组织系统为主导,各种类别、层次全方位开展的活动模式,活动品种和样式的不断丰富,骨干队伍的分工更趋类别化,各个层面的活动交替进行,越来越显示出综合艺术实践组织的重要性。熟悉和掌握它所具有的功能,健全它的组织系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综合艺术实践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病案无纸化工作总结(通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和总结工具,通过写作总结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向。阅读这份月工作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分析自身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

    2023年提高站位心得体会(案例14篇)

    撰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写得十分出色的心得体会,相信能给您提供一些撰写方面的灵感。

    热门以案促改个人查摆剖析材料(案例15篇)

    经验材料是我们在不同情境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通过总结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境下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验材料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专业信访局复查申请书(汇总14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向学校申请转换专业的书面材料,它通常包括个人自述、转专业原因、学业计划等内容。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经典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热门公司续租申请书(通用12篇)

    公司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对这些总结范文的学习,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和分析思维。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精选十八项核心制度的心得范文(16篇)

    在写精选范文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精选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十八核心制度

    最新亲子运动活动总结(模板14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筹备了近一个月的"第二届亲

    2023年送货员工心得报告(通用16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思考能力。

    优质成长与蜕变的心得范文(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1.得不到的东西,

    热门整改情况报告样板范文(13篇)

    情况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用词的恰当,以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情况报告是对特定情况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情况报告,我们可以清晰